1、判断题 硝烟散尽,反思长存。在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50年召开了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这次大会?(? )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C.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D.确立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2、判断题 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 )
①韩非子 ②孟子 ③黄宗羲 ④李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判断题 “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台湾作家钟理在《原乡人》中的这句话突出表达了( )
A.台湾各党各派实现祖国统一的迫切要求
B.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共同愿望
C.作者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D.台湾同胞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
4、判断题 “清朝的皇帝”
下表是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末尾,对清朝的九位皇帝做出的打分评价

注:“统驭”指治理国家的能力,“机遇”指国运等。
问题(11分)
(1)如果把汉武帝也放在表中评价,你认为他的统驭一项应可以位列哪一等?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3分)
(2)康熙帝在九位皇帝中排名第一,你认为原因有哪些?(3分)
(3)根据所学推断作者给道光“机遇”和“统驭”打“下”的含义是什么?(2分)
(4)为改变光绪时期“机遇”下等局面,中国社会各种势力做了哪些努力?(3分)
5、判断题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
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中的“法”的职能与材料二“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四有哪些共同观点?材料四中的“法治”与材料一中的“法治”有何本质区别?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4)举出中国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四中“民治”这一观点,指出20世纪末中国提出的“民治”目标,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自己对“法治”的认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