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印度、伊拉克、伊朗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人口压力、粮食短缺、经济单一
B.人口压力、边界争端、教派纷争
C.教派纷争、边界争端、市场狭隘
D.粮食短缺、经济单一、市场狭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调动、运用知识和比较共性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和宗教矛盾复杂等因素严重阻碍印度经济的发展;伊拉克和伊朗由于人口多、边界争端、教派纷争和经济利益冲突等问题严重损害了两伊经济的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小题1:儒家学说里包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等著名的观点,这两段话是哪两位思想家最早提出的?(2分)
小题2: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直到西汉武帝统治时期才确立其正统地位。当时,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1分)这个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采纳?(2分)最终动摇封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小题3: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怎样的新发展?(1分)其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
小题4:明末清初出现了三位思想家,他们在政治上的共同主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孟子、荀子。(2分)
小题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董仲舒的新儒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2分)新文化运动。(1分)
小题3:儒学发展为理学。(1分)核心是“仁”。(1分)
小题4: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第一问是儒家孟子和荀子的言论,第二问是汉武帝时期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因为可以维护封建统治所以被采用,在1915年中的新文化运动中被动摇其历史地位,在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核心是仁、理,在明末清初出现的思想家的政治主张是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变化,难度适中。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核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A是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内容,B是十四大的内容,C是十三大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康熙帝亲政后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有
①郑氏家族割据台湾? ②噶尔丹大举内犯
③西藏与中央分庭抗礼 ④沙俄侵占黑龙江流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康熙帝时,西藏已接受中央政府的管辖,所以③排除。C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它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最主要区别是(?)
A.社会制度不同
B.拥有的自治权不同
C.经济政策不同
D.外交权利不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这是一道最优选择题,因为香港和澳门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情况,它们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基于此,它们拥有的自治权、经济政策、外交权利等都存在区别,都是他们的不同点,而社会制度的不同是其最典型的区别,答案为A。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和香港、澳门自治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和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