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
C.贝是装饰品
D.贝是货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货币的理解。在殷商时期,用于占卜的是龟甲,祭祀用牛、羊、猪等牲畜,甚至出现“人牲”即使用奴隶,C项最具有迷惑性和干扰性,但可以从图片中对甲骨文的翻译看出四字均与货物交易或流通有关,故D项正确。所以本题选D。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主张始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鸦片战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两人对暴力革命的内涵理解不同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两人对公民权利认识不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启蒙思想家卢梭和康德的主要观点是“人生而自由”和“思想自由”。卢梭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他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认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利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康德在卢梭的“人生而自由”的基础上,有提出了思想的自由:人不是他人的工具,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再结合材料所给出的信息,可见,关于获得自由平等是两人的共同主张,不同在于达成目的的手段。故选C。A项错误,两人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B项错误,两人对待自由态度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获得自由的途径;D项说法错误,二者都主张民主权利。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宣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反对君主专制,等级制度,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秦国平定六国后,积极开疆拓土,在北方形成了? 、? 和? 的有效的国防体系。
①“直道” ②“五尺道” ③长城? ④边防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直道” 是在北方联结关中平原与河套地区的主要通道;“五尺道” 是在南方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的官道,长城为北方防卫匈奴的屏障;边防军是北方的中央重要武装。因此答案为C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点评:秦朝除了在以上在这些方面巩固统一外,还实行郡县制,在南方设立南海、桂林、象郡,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经济上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这些措施都需要学生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文化大革命”结束时,中国政治思想领域的显著特征是
A.“左”倾错误未从根本上改变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C.注重群众路线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指的是“两个凡是”。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