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主旨大意的能力。“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所以体现的教育理念是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这一学派应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可以看出这个学派崇尚节俭,主张兼爱。因此为墨家思想。故选B。A儒家主张仁政,德治;C项主张无为;D项主张变法革新,反对厚古非今。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史书记载.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所述现象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吸收道家和阴阳家思想,创造出了新的儒学思想,积极主张“君权神授”和“大一统”思想迎合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同时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皇权的滥用,其主张“天人感应”即借上天出现异象的警示统治者实行仁政,所以答案选C,A有助于确立儒家正统地位, B D两项为君主专制统治制造理论武器。
考点:董仲舒的新儒学
点评: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不仅开启了儒学的神学化之路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家的主要区别是( )
A.扬仁和礼
B.仁政
C.扬人性本善
D.提出“天人感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西汉时儒学大师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创立新儒学,提出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等学说。本题中董仲舒发展了儒学的思想是提出“天人感应”,他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人君受命于天,统治天下,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同时提出,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因此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本题选D项。A项是孔子的重要主张;BC项是孟子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先秦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和“为天下开太平”、“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知,张载和顾炎武的思想具有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四个选项中只有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了为国为民而不以个人福祸进行选择的社会责任感。C符合题意; A强调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规范;B强调格物致知;D强调儒家的义利观。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罗斯福新政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