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揭露科举腐败与封建伦理纲常沦丧的作品是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儒林外史》
D.《水浒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对这四部作品内容的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与中国古代戏剧的产生无关的是
A.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B.文人的推动
C.统治者的因素
D.对外交流的加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汉书》说:“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其中所谓的“周制”是指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指出,秦朝为了避免“为诸侯所丧”,不实行分封制而实行了郡县制。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电影兴起的决定性因素是?……
A.19世纪末科技迅速发展
B.人类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C.许多科学、家的勤奋努力
D.商业利益的驱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19世纪科技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电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电影的兴起,没有电,何来电影。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据《白银资本》统计数据: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生产了42,000吨和74,000吨,各有27,000吨和54,000吨运到欧洲,两个世纪合计81,000吨。在欧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一半(39,000吨)又转手到亚洲,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入中国。对这组数据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中国客观上仍然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B.当时中国的封建经济仍然在发展
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
D.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欧洲需要更多的资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17世纪和18世纪,美洲生产的大量白银流入欧洲市场而最终大部分却流向中国。这是由于中国与欧洲商品交易引发的结果,中国传统手工业发达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这为中国赢得了大量白银财富而欧洲商品在中国市场狭小,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中心已经转向欧洲,所以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B C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材料涵义但与题意要求不符。
考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即其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其二,商帮的出现,明清时期,不仅从商人数增多,而且出现各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商业集团即商帮。这两种经济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快速和异常活跃。这也直接挑战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思想。但中国与西方在经济发展的格局和差距在逐渐拉大,中国也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