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材料一 夫民主从事死制也,以上之设荣名,置赏罚之明也。不用辩说私门而功立矣,故民之喜农而乐战也。见上之尊农战之士,而下辩说技艺之民,而贱游学之人也,故民壹务;其家必富,而身显于国。……治国能抟(tuán,集聚)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商君书·壹言第八》
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1)概括材料中商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商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重农重战抑商;赏罚分明、依法治国。
(2)重农重战抑商: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推动了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的增长。依法治国、赏罚分明:保障了富国强兵的实现;严刑酷法激化了社会矛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 ]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以上表述主要肯定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
①“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奖励军功,按功授爵
④“燔诗书而明法令”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戊戌变法对于我国近代教育发展的贡献是:
A.首创了近代科技教育
B.废除了八股取士
C.开始组织留学教育
D.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秦国强大后,在对外战争中首先打败的诸侯国是
A.韩国
B.赵国
C.魏国
D.楚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根据史实可知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故选A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