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
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
现象是()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理解。由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得知中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特征是百家争鸣。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联合开始于
A.政治领域
B.军事领域
C.经济领域
D.文化领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51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2)1957年签定《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罗马条约》的签定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3)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正式问世。因此选C。
点评: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欧洲的联合有哪些实质性的变化:
性质上: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内容上:由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的是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56年中共“八大”文件
D.1995年《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一届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了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1995年《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故选B项
点评: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考查我国教育发展的阶段特点,并要求分析某一阶段特点形成的原因。如2009年浙江文综第20题考查了新中国教育的发展2011年重庆卷涉及新中国教育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维基百科上说:“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这本质上体现了(?)
A.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
B.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
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的帮助
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767年,博尔顿出于其工厂对动力的需求,认识了瓦特。瓦特则非常希望博尔顿的工厂能发展其蒸汽机技术的优势。1772年瓦特的合伙人鲁巴克,欠了博尔顿1200英磅后陷入经济困境。博尔顿借机会拥有了瓦特三分之二的专利权,并免除约翰的债务。三年后博尔顿和瓦特正式成为合伙人,博尔顿倾其所有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故本题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1918—1920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和印度纱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代
| 日本纱
| 印度纱
|
1918.5—1919.4
| 70891
| 39251
|
1919.5—1920.4
| 34177
| 138906
|
增减
| -36714
| +99655
|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B.印度纱物美价廉?
C.群众性反帝斗争开展?D.一战后日本经济萧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18~1920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减少,主要原因是日本在一战期间企图独霸中国,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特别是1915年为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