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哪项是“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成就的体现
A.上海浦东
B.现代化的深圳
C.长春一汽
D.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是在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B项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建设的;C项是在1956年建成投产的,一五计划是在1953年到1956年,故选C。D项是近年出现的新鲜事物。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的成就。一五计划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计划,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了一五计划的主要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完成以后,工农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新中国工业化的开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三大改造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经济起步晚,基础薄弱
B.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C.中共缺少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D.指导思想犯了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左”倾错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8年,河北开滦煤矿开掘了第一口竖井。为了运输煤炭,清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铁路建成后,守旧人士认为机器会震动皇陵,破坏风水,因而加以反对,不得不把机器动力改成用驴马来拖车。
材料二 火车伸向远方的双轨、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欢快的轰鸣,毕竟昭示着新时代的到来。19世纪90年代末,反对之议已波澜不兴。1890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吏这样感慨:“任载之重如此,脚费之轻如彼,果能各处仿行,其利于民生者正非浅显。”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铁路运输业在百般阻挠下仍能发展壮大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历程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1)解决煤炭运输的问题
(2)西方工业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为改变落后面貌和挽救民族危亡而作出的探索与努力;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铁路交通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3)铁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历程是曲折的,但先进生产力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不可阻挡;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应加大自主创新。
本题解析:本题以中国铁路发展来考察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交通的影响,要求学生具有分析材料、概括总结以及灵活运用知识、全面分析的能力。材料一二三分别表明:中国铁路诞生,但由于守旧迷信思想导致其思想发展受挫;铁路具有优越性,在19世纪90年代末开始日益发展;现在高新技术铁路日益发达。问号(1)根据材料总结即可,为了运输煤炭,满足洋务运动的发展需要。问号(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对外关系、铁路优越性等方面回答(如洋务派等开明人士推动,经济发展要求便捷的运输工具,列强对中国加强侵略、资本输出投资于铁路,民众爱国运动、要求收回路权自建铁路,近代科技思想传入等,言之有理即可)。问号(3),铁路由兴起、挫折到不断发展更新,说明新兴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也从反面说明落后观念阻碍科技发展。总之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69年1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说:“在经历了一个对抗的时代之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谈判的时代。”促使“谈判时代”到来的因素有
A.美国与苏联争霸失败
B.西欧、日本的崛起
C.美国衰落,失去了领先优势
D.第三世界对美国的威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69年正处于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当时双方处于苏攻美守的态势,但不是美国失败,也不是美国失去了领先优势,故排除掉AC,当时第三世界刚刚兴起,也不是导致对美国的威胁,故D不对,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朱熹在《通鉴纲目·前编》中指出,“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后世儒家推崇先民的首创之功
B.我国史前时代的养蚕缫丝发达
C.嫘祖是中华民族养蚕缫丝第一人
D.先秦百姓以丝绸为主要衣被原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是宋朝儒家代表朱熹所语,说明了黄帝时代已经饲养家蚕,并缫丝织布做衣服,突出了后世儒家推崇先民的首创精神,故A符合题意,而B、D题干史料都不足以说明,C是史料的表面意思,故BCD均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