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赞。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
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
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的主要原因。A项说法错误,所以排除这项。BD两项内容反映情况都是商鞅变法的表面问题所以排除这两项。故答案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法令
材料三?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2分)
(2)材料二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材料三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一、二、三,概况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扼要回答这两次改革的性质和重大历史意义。(10)
参考答案:(1)实行均田制。(2分)
(2)农民成为拥有私产和完全自由的人;农民还可以赎买一份土地。农民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农民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获得完全自由。(4分)
(3)相似之处:确立新的土地制度。(2分)
性质: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分)
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民族和国家封建化的过程,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6分)
本题解析:通过中俄两国对于土地问题的改革影响不同的分析,说明在不同国家关于同一问题的改革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培养学生辩证地、具体地看待历史问题,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均田制推行的前提是
A.俸禄制度的实行
B.政府掌控着大量无主荒地
C.三长制的推行
D.新的租调制的实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共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由幕藩体制转变为中央集权 ②由等级制到承认“四民平等” ?
③由殖民地转变为独立国家 ④由闭关自守到“文明开化”?
[?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中后期,俄国、日本、中国先后进行了近代化改革的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套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1)材料二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些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指出材料三中光绪帝的主要观点,其真实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改革有哪些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措施:生活习俗西化,引进西方文明。(或“文 明开化”)
作用:让更多的日本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促进日本社会的近代化。
(2)主张:向西方学习、变法遇到一定的阻力、变法是人们的共识。
意图:通过变法实现自强,巩固封建统治。
(3)共同特点:依靠原有的统治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