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代表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
——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方法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
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评价。答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字数在120字左右。
参考答案: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
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
结果:交涉无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权,捍卫民族尊严,应充分肯定。
评分建议:
(1)10—8分,要点全面,引用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楚。
(2)7—4分,要点较全面,能引用史实,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3)3—0分,要点不全面,未引用史实,论证缺乏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说明: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题有所创新,且言之成理,教师可酌情赋分。
本题解析:目标:根据材料中“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可知目标是收回山东权利。关于经过:
根据材料中“提出正式抗议,……不能签字。”可知交涉无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关于评价: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民族尊严,应充分肯定。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一战后,德国外长西蒙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会同我们达成协议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想挤牛奶”的敌人指美国,美德矛盾是战前帝国主义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
B.“想挤牛奶”的敌人指俄国,俄德是世仇,战前围绕东欧势力范围的矛盾尖锐
C.“想割牛头”的敌人指英国,一战前英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德国的强烈挑战
D.“想割牛头”的敌人指法国,法德在历史问题以及欧洲大陆霸权问题上有矛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国际关系方面存在着哪些基本矛盾?表现如何
?其中的主要矛盾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了什么结果?(12分)
参考答案:(1)基本矛盾及表现:①社会主义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协约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和封锁;②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英法美在巴黎和会上的争斗、美日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争夺、美日英的海军军备竞赛等;③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如巴黎和会上对战败国领
土、殖民地的宰割以及索取赔款;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与帝国主义宗主国之间的矛盾;⑤30年代反法西斯力量与法西斯势力之间的矛盾,如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中国等反法西斯的武装斗争等。(6分)
(2)主要矛盾变化及其结果:战后初期,国
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它们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图重新分割世界,竭力争夺利益并削弱对方。经过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争斗,列强达成妥协,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0年代,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演变成反法西斯力量与法西斯势力之间的矛盾,而且英法美用绥靖政策来缓和这一矛盾的企图破产。这一矛盾的发展,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近代某一国际会议通过的一项条款说:“4.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以下对这一条款相关理解正确的是
①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②反映了美国的外交胜利
③出自《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
④使中国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A.①②
B.②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材料中“友邦人民”指的是帝国主义列强,条约是一战后《九国公约》,条约要求各国在华权利均等,实际上使用权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洛迦诺公约》对德国的最大政治意义在于
A.巩固了德国的边界
B.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实力
C.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
D.解决了欧洲的安全问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再认再现及理解分析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德国由战败国成为签约国的平等成员,国际政治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来加入国联并且成为国联常任理事国,逐步恢复政治夫国地位,因此C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