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古人强调“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一思想观念源自哪一学派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体现的是孝道、忠孝的观念,这是儒家思想,故选A。B项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C项主张兼爱、非攻;D项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维护君主的统治。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以上材料说明: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从题干内容可知,宪法起草委员会由中共及各民主党派及其他人士组成,这充分体现了民主协商的平等精神。所以应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今使涂之人伏木为学,专心一致,思索孰察,加日悬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与天地矣。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矣。”对荀子所说的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品德
B.主张通过行法治,重刑罚,使人向善去恶
C.主张反省内心,去掉人欲,恢复固有善性
D.主张通过教育使人认识自己灵魂内已有的美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作为清王朝执掌重权的汉族封疆大吏,既是封建社会末期最后一尊精神偶像,也是近代思想文化的重要代表。曾氏服膺程朱理学,又全力研习经世之学,当大清帝国内忧外患时,是他创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进而平定东南半壁江山,大清始有同治中兴;不仅如此,近代中国首艘兵轮,首批技术工人的诞生,首批中国学童远赴泰西深造等,均与曾国藩有关。他在同治元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购买外国船炮近以剿办发逆,远以巡哨重洋,实为长驾远驭第一要务”。(《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二一,第15页。)与列强交往中,深感到“海国环伺,隐患方长”,“愤西人揽制机之利,谋所以抵制之”。 后来李鸿章的军事上的变革,除了镇压农民起义的作用外,还在反抗外国侵略、巩固国防方面同样是起了重大作用的。天京陷落,曾国藩的“事功”也由此而达至峰顶。清廷不仅不加功封赏,对他是接二连三的严责。曾国藩只好主动裁剪湘军!因有他的湘军,之后分出来了淮军,接着又有了袁世凯的新军。总之在他身处“三千年之大变局”中, “卫道”与“创新”同在,张扬的“守道”和“救时”意识同在, “千古完人”与“汉奸屠夫民贼”同在,道德主义与功利主义同在。他的思想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时代,而他的行为却被同一时代所扼止。最后,他带着“名已裂矣,亦不复深问”的复杂心情,冥心孤往地走向历史为他安排好的结局。
(1)材料提到“李鸿章的军事上的变革,除了镇压农民起义的作用外,还在反抗外国侵略、巩固国防方面同样是起了重大作用的”请举一史实说明。(4分)
(2)曾国藩身上的“卫道”与“创新”各是什么?(4分)
(3)曾国藩在近代化历程中的个人作用有哪些?(7分)
参考答案:
(1)例如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冯子材在镇南关大败法军。(4分)
(2)“卫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维护封建体制。“创新”是创办洋务。(4分)
(3)从曾国藩办洋务的动机看,首要是御辱;从他办洋务所取得的成效看,曾国藩是真正将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主张付诸实践的重要人物之一。曾国藩的洋务运动思想,其中最令人称道的是学习西方而不受制于西方,为我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促进了我国科技和教育近代化;曾国藩办的洋务事业促进了我国军事的近代化。(7分)
本题解析:(1)材料提到的“李鸿章...还在反抗外国侵略、巩固国防方面同样是起了重大作用的”侧重于概述李鸿章反抗外国侵略、巩固国防方面的成就。结合史实,不难列举出有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冯子材在镇南关大败法军。
(2)根据材料“曾国藩...“卫道”与“创新”同在,张扬的“守道”和“救时”意识同在...他的思想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时代,而他的行为却被同一时代所扼止...”再根据所学,曾国藩身上的“卫道”实际上根据其阶级本质来分析,其“创新”主要从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说明。
(3)根据材料“曾国藩...也是近代思想文化的重要代表...近代中国首艘兵轮,首批技术工人的诞生,首批中国学童远赴泰西深造等,均与曾国藩有关...接着又有了袁世凯的新军...他的思想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时代...”,再结合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即可说明曾国藩在近代化历程中的个人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0分)【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这班人(维新派)中国学问是有底子的,外国文却一字不懂。他们不能告诉人“外因学问是什么.应谊怎么学法”,只会日日大声疾呼,说:“中国旧东西是不够的,外国人许多好处是要学的。”这些话虽然象是囤囵,在当时却发生很大的效力。他们的政治运动,是完全失败……
——摘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图进化概论》(1923年)
(1)材料中“外国人的好处”主要指什么?“在当时发生很大的效力”具体又指什么?(6分)
(2)你是否赞同粱启超关于“他们政治运动完全失败”的观点,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好处:兴民权、君主立宪制。(2分)
效力:引发维新思潮,推进变法运动开展。(4分)
(2)是。维新变法运动未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以完败。(4分)
否。维新变法运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解放和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所以非完败。(4分)(以上两种观点任答其一即可)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外国人的好处”主要指西方的民权,君主立宪制政体;“在当时发生很大的效力”具体是指引发维新思潮,推进变法运动开展。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有两种答案:第一种同意梁启超的观点,其理由维新变法运动未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所以完败。:第一种不同意梁启超的观点,其理由维新变法运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解放和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所以非完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