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外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古代西周与古代希腊在政治上的相似地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周代中国实行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随着周天子权威的下降,诸侯争霸,列国分立;古代希腊是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政体由君主制到贵族制再到民主制,而与周代同时期是贵族制,A的表述符合题意;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与两国当时的政治不合;C“小国寡民”仅符合古希腊政治的特点; D“分封诸侯”仅符合中国西周政治的特点。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图表是根据贵池县志整理出来的“池州建制沿革”简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图表信息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春秋至元代的行政体制变革,结合所学可以判断出B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秦代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命,A C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春秋时池州归属吴国管辖,吴国是一个独立王国周天子没有实际统治权力,郡县长官不能世袭,元代行省设置中池州应归属江浙行省管辖,故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世袭制和分封制都是体现了以血缘亲疏为依据来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它们都体现了等级制度,不符合题意,故AB项错误;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标准,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各阶层可以平等地参与竞争,因此这一制度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故C项正确;行省制是管理地方的制度,与题意无关,故排除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官有之,盖掌赞书而授法令,非今任也。……至秦汉……为风霜之任,弹纠不法,百僚震恐,官之雄峻,莫之比焉。
——《通典·职官》
朝廷设风宪,所以重耳目之寄,严纪纲之任。近年以来,未尽得人,妄逞威福,是非倒置,风纪废弛,令吏部:今后,初仕者不许铨除风宪。
——《明会要·职官》
材料二 汉代十三部州示意图
阅读以上材料,写出与其所反映出的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相关的两个历史名词,并予以阐释。
参考答案:
历史名词:御史大夫、刺史、吏部、通判、御史台、锦衣卫等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有关的机构、职官。(任选其中两个即可,每个2分,共4分)
阐释示例:(每一名词的阐释4分,共8分)
御史大夫,秦、西汉官名。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刺史,职官,汉武帝开始设置,代表中央巡行郡县。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起着积极的作用。东汉时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核等事务,为后世所沿用。
通判,职官,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义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掌管粮运、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御史台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东汉至元设置的中央监察机构。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明代,废御史台,改设都察院。
锦衣卫,明初设置,是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管辖,负责侦缉刑事,也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
(注:若从设置目的、影响方面阐释亦可,需符合史实。)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材料和历史地图,明确材料所反映的内容,有材料及图片可知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及地方行政区划,再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按照题目的要求,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回答,如御史大夫、刺史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的官职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德意志帝国君主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