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呼吁“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到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成立了?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欧洲联盟
C.华沙条约组织
D.欧洲共同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欧共体成立的背景。从“欧洲的联合""20世纪60年代"等信息中可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文化大革命”中,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的事件是
A.“五一六通知”的通过
B.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立
C.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D.革命委员会的建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文化大革命”中,党政一体化的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的倒退,革命委员会排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的国家机构。故选D。A项是文革开始的标志;B项是文革领导机构;C项是文革中的重要的事件,学生停课,参加红卫兵运动。因此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点评: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毛泽东把在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认为只有通过“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才能把所谓“走资派篡夺了的权力”夺回来。在这样的左倾错误的指导下,文革发生,对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公元前136年,董仲舒在对策中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这表明他主张? (? )
A.百家争鸣
B.削平诸侯王
C.颁布“推恩令”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可以判断董仲舒认为诸子百家不同的观点不利于指导思想的统一。因此,他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台湾诗人于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下列哪份文件阐述了这一构想?(?)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C.1981年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在198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的,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是改革开放的总方针,A错误,B C两项都是强调以和平方式收回台湾,没有涉及到一国两制,故答案选D项。
点评:“一国两制”构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1982年宪法将“一国两制”写入宪法,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1984年,“一国两制”被正式确立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指导方针。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图是一枚纪念币,下列选项与纪念币主题相符的是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B.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
C.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D.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纪念币是为了纪念“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C项正确;A指的是新中国成立;B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D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