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透过下图能获知

①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 ②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
③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 ④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内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者入仕做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信息“宗室内贵戚多怨望”,联系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因此选D。
点评: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北魏帝王出御图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统治者的哪项改革措施?(2分)从统治者推行这项改革的过程中你有何认识?(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现象和北魏统治者哪项改革有关?(2分)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改革措施有何意义?(4分)
参考答案:
(1)以汉语为正音,禁说鲜卑语。(2分)任何改革都应循序渐进,反对“一刀切”。(2分)
(2)禁穿胡服、改穿汉服。(2分)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维护北魏统治、有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分)
本题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可以看出,以汉语为正音,禁说鲜卑语;从材料中“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可见,对30岁以上和30岁以下区别对待,这说明任何改革都应考虑实际循序渐进;第(2)问,从图中可见图中人物所穿的是宽袍大袖的汉族服饰,这与孝文帝禁穿胡服、改穿汉服的改革有关。说汉化,穿汉服这些措施从鲜卑族的角度来说,有利于鲜卑族的封建化;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有利于维护北魏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角度说,有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点评: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影响要重点把握。1、性质:是冯太后和孝文帝自上而下掀起的一次改变北魏社会面貌的封建化改革运动2、积极性:(1)生活方式农耕化: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复苏和繁荣(2)社会制度封建化: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3)生活方式汉族化:缓和民族矛盾,巩固封建统治,促进民族融合,为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奠定基础。3、局限性:改革不加选择,全盘汉化,没有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导致日后北魏的衰落。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基层政权组织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主督护制
D.行省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基层政权组织是宗主督护制,所以正确的是C,B是秦朝时期D是元朝A是西周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
B.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C.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D.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来缓和矛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中的“北境自染逆虏”不难看出是鲜卑族入主中原;“征调赋敛,糜有止已”可见鲜卑族对汉族实行了残酷的剥削,由此看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十分尖锐。?因此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