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共同之处是
A.坚持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
B.为改造封建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C.有浓厚的种族歧视思想
D.是资产阶级民主意识的反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从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反封建性
B.民主性
C.普选制
D.法制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代议制的理解。材料体现的都是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宪法以此来确立资本主义的代议制,所以一个共同特点是法制化。故选D。A项错误,美国的宪法无法体现这一点;BC项错误,德国的宪法具有较多的专制色彩,皇帝世袭,首相皇帝任命。
考点:近代西方政体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西方政体建立的过程和特点。近代西方政体均是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近代的民主政体,以代议制为核心,反映了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建立资本主义政体的手段有革命的方式,也有改革的方式;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的政体的相关内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英国革命期间,自由主义学说首次被明确提出来,当时,这些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反对王室任意干涉宗教自由、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更准确地说,这些学说要求议会控制政府、政党独立存在、承认反对党存在的必要性及其权利。
材料二 在美国革命期间,美国人在限制奴隶制、扩展宗教自由、扩大公民权和确立立宪政体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1791年美国政府所采用的联邦宪法是以分权原则为基础,也就是让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互相制衡。《权利法案》保证了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集会自由。
材料三 随着19世纪逐渐成为过去,自由主义同其它历史运动一样也在性质上起了明显的变化。在群众通过接受越来越多的教育和参加工会组织变得更加自信的同时,自由主义不可能主要关心资产阶级的利益……投票箱前的平等补充了法律面前的平等。到19世纪末,成年男子的选举权已在西欧大部分国家得以确立。如1884年英国的议会选举制度改革向普选制大大迈进了一步。改革主要面向农村,规定年交纳10磅以上房租者均为选民,使选民人数增加200万,总数达到450万。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自由主义思想各是如何付诸实践的?其相同点是什么?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自由主义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1) 英国通过法律形式确立了国王、议会和政府的权力。美国通过法律明确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但广大公民并未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2) 变化:更加民主的自由主义。原因: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日益繁荣,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提高;群众通过接受教育和参加工会组织提高了素质;工人获得选举权,给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更大的动力。
	本题解析:第一问主要反映了世界历史上的政治民主自由;第二问联系当时工业革命的完成这一背景从经济政治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英国没有“宪法”,严格地说,是没有写成文字的宪法。英国“宪政”建筑在传统基础之上,因此“成文的”宪法更牢固……
英国“宪政”是由许多先例、律令和司法案例组成的不定型体,其中“习惯”起决定的作用。英国宪法有些部分写成文字(如历年的案例),有些部分则不成文,而仅仅是以前发生过的事。先例在英国政治制度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英国政府的权力、上下院的职能、首相产生的办法、政府更替的规则等,所有这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方面,都是由“习惯”确定其原则的,并没有写成文字。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主要就建立在传统所规定的约定俗成之上,似乎并不需要一部成文的“宪法”。
——钱乘旦《日落斜阳:20世纪英国》
材料二 我们的结论是,党争的原因不能排除,只有用控制其结果的方法才能求得解决。这样来看问题,可以得出结论:一种纯粹的民主政体——这里我指的是由少数公民亲自组织和管理政府的社会——不能制止派别斗争的危害。
共和政体,我是指采用代议制的政体而言,情形就不同了,它能保证我们正在寻求的矫正工作。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它和纯粹的民主政体的差别,我们就能理解矫正的性质以及它必然会从联邦得到的功效。
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两大区别是:第一,后者的政府委托给由其余公民选举出来的少数公民;第二,后者所能管辖的公民人数较多,国土范围也较大。
因此,很清楚,共和政体在控制党争影响方面优于民主政体之处,同样也是大共和国胜于小共和国之处,也就是联邦优于组成联邦的各州之处。
——[美]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
(1)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宪政制度发展的突出特点。(7分)
(2)材料二中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作者选择共和政体的理由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成文宪法,多为习惯法;尊重历史传统,与现实需要紧密结合;依靠宪政惯性渐次推进等。(7分)
(2)含义:民主政体指的是直接民主制;共和政体指的是间接民主制。
理由:能在较大范围内保证自由民主制度的实行;能把党争的危害控制到最低限度。(8分)
	本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宪政制度发展的突出特点:“英国没有“宪法”,英国“宪政”建筑在传统基础之上”;“由‘习惯’确定其原则”,“建立在传统所规定的约定俗成之上”,渐次推进。
(2)根据材料二可知,作者所说的“民主政体”指的是直接民主制;共和政体即“采用代议制的政体”,“由其余公民选举出来的少数公民”管理国家,实行间接的民主。作者认为共和政体“管辖的公民人数较多,国土范围也较大”,而且“在控制党争影响方面优于民主政体”,所以他选择共和政体。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电视剧《东方》中毛泽东在起草1954年宪法时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革命性、民主性”最主要体现在?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干强调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作用或影响,而A项本身表述不对,辛亥革命包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只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能说其推翻了封建制度,革命后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权分立是其政权组织原则,体现了分权和制衡,和题干“革命性、民主性”没有直接关系,D项没有体现“革命性”,所以答案为C。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和理解,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