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吾人今日之开化非真正之开化,为防止十年后之弊病,惟在于兴办真正之学校……” 木户孝允在充分比较了欧美等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状况,提出政策建议:在追赶西方列强的过程中,日本应当仿效和学习法国学制为宜。
——摘自《日本文明史》
材料二?近代教育改革是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将挽救民族危机与培养具有变法维新思想的富国强兵有用人才相结合,大力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中国旧有的教育体制。
——田梅英《清末维新派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材料三?明治天皇名义发布了《教育大旨》,用至高无上的“诏敕”明确规定学校的教育“要专事阐明仁义忠孝”,从政治上束缚学生的思想,着力培植带有忠君爱国头脑的、懂得近代知识技能的工具。
——摘自《日本文明史》
材料四?五更里,天将明,鸡声报晓。……从今后,抖精神,大家振作。富出钱,贫出力。事事认真。那日本,三十年,转衰为盛。我中国,能改变,怎不如人。兴学堂,讲工艺,农商矿产。保利权,争国体,不让毫分。外洋人,虽强悍,并非神怪,怎见得,我中国,不可相争。……作一段,吧五更,唤人治梦。惟愿的,我中国,永升太平。
——1904年,陈独秀在安庆创办《安徽俗话报》《叹五更一伤国事也》
(1)概括材料一中有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发展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一项中国维新派教育改革的内容。与日本教育改革成效相比,中国教育改革结果如何?(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近代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2分)
(4)材料四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提出了救国方案?(3分)
参考答案:(1)原因:对学校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选择适合日本国情的学制进行改革。(4分)
(2)废除科举制度;新办新式学堂,引进西学等。旧的教育体制并未从根本废除;但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学,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6分)
(3)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却用忠君爱国的思想教育维护明治统治,培养顺民。(2分)
(4)举办新式教育;唤醒民众觉醒;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借鉴日本由衰转盛经验;开展反帝斗争抵制外来侵略;保护国家利益,争回国家主权。(答出三点即可。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惟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列强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年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科尔顿《近代世界史》
材料二?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遍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所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三?(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四?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说明材料一中柏利访日不受欢迎的政策原因。“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提炼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西化给日本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原因:闭关锁国政策。目的:摆脱外来侵略,实现富国强兵。
(2)基本情况:政府派团赴西方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人才;发展民族工商业;有选择的、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教育发展模式;政府扶植。
(3)问题:抛弃民族传统,盲目西化。
(4)积极影响: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的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4分)打开国门的开放之举都面临着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据此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明治政府颁布法令:官员礼服为西式礼服,提倡人们穿西装;为使日本人长得更高天皇下达食牛肉的敕令。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有轨马车、人力车、火车成为人们新的交通工具……。
材料二?明治时期大久保利通执政间(1873遇刺身亡)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方式推行改革,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激烈冲突
材料三?大久保利通的继任者伊藤博文执政时期,为缓和社会矛盾制订了适合日本社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恢复了遭到禁止的相扑等民族传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日本传统剧种)和歌舞伎在走向极致;当油画开始绚丽夺目时,日本的浮世绘也成为世界绘画的一大流派。与此同时日本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随之被召回和强化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互联网
请问答:
(1)依据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是如何处理与西方文化关系的?(4分)
(2)据材料二大久保利通执政间引发激烈冲突的原因是什么?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述明治政府对西方文化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治政府政策的变化给当时的日本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带来了哪些影响?(9分)
(4)你认为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交融中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态度?(5分)
参考答案:(1)在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全盘西化。(4分)
(2)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突。(2分)由简单的拿来主义全盘西化到把吸收外来文化与保留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4分)
(3)政治上:通过《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日本近代天皇政治体制。同时也把军国主义等糟粕保留下来。文化方面:即保留了一些民族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又改变了一些落后文化与习俗,有利于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社会生活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有利文明开化(9分)
(4)坚持开放战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兼收并蓄,吸收与创新相结合(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学习关于日本明治维新中“奉还版籍、废藩置县”这一措施时,某班同学出现了争论。以下是一些同学对于这一措施作用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重建中央集权,成为近代化重要前提
B.废除封建专制,开启政治民主化道路
C.强化君主专制,不利于近代化的推进
D.消灭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化宪政体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