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
A.1889年宪法颁布——确立君主立宪制
B.日本的制度比俄国先进——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
C.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确定“征服满蒙”方针
D.战后美国扶持日本——成为美国经济附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尊王攘夷运动与倒幕运动的主要不同是
[? ]
A.对待天皇的态度?
B.参与斗争的各阶层力量
C.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D.是否推翻幕府统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
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改革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改革成功的根本因素是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故选D。A项说法错误,幕府统治下,天皇无实权;BC项是改革的措施,不能称为主导因素。
点评:一场改革能否成功,有许多因素必不可少。最根本的是看这场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社会的进步,阻碍历史潮流的改革必然是以失败告终;同时改革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统治者的支持、方法策略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世纪60年代中日两国几乎同时开始近代化的进程。但结局不同,主要原因是?
A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
B改革的领导力量不同?
C群众基础不同?
D学习西方的内容和目的不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为比较类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生的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分析与阐释的能力。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是在相同时代背景下开展的近代化的尝试活动,两者有许多区别,特别是结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是学习西方的内容和具体方式。简单来说,中国是在不改革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实行“中体西用”,继续维护专制统治,而日本通过武装倒幕推翻幕府专制统治,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所以它是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川幕府承袭了丰臣秀吉时期的各种制度和政策……强制农民以户为单位,把他们直接控制在幕府或大名
的统治之下。农民必须永远附着于土地,土地不得买卖或转让……?
—— 朱寰 :《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 …(18世纪末)各地农村里,称作土田的肥沃土地,都在富人手上;留在穷人手里的,只有收成不好的下田。……至于连下田都已丧失了的人家,只能去做佃户;依附在有钱地主的下面,耕种田地。佃户种出来的米,一起都要缴纳地主。……在上述的情况下,既有了田连阡陌的人,也就有贫无立锥之地的人。……?
—— 日本小说《世事见闻录》
材料三?尾西西大海道村的喜兵卫为例,在1829年(文政12年),只拥有土地124,466石,但由于经营生产条纹布的手工工场和染房,并从事贩卖布匹和棉纱的商业活动,他很快就发财致富了。1839年(天保9年),他已拥有土地364,622石;1865年(元治2年),增加到576,356石……,他已成为村内最大地主。?
—— 伊文成 :《明治维新史》
材料四 日本开国以后日益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经济上,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进口商品以工业品为主,棉纱、棉布、食糖等如潮水般
涌入日本,这使日本来就十分薄弱的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人民版中学历史课本: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五?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 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1)根据上述材料,该研究者认为日本政府在德川幕府统治前期、明治维新前夕、明治维新时期的土地状况分别是什么?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结合19世纪日本的经济、政治状况,说明推动日本土地制度出现变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9分)
(3)结合所学,探究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土地制度变化所造成的影响?
(4)上
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参考答案:
(1)材料1证明德川幕府事情,日本实行领主土地所有制;材料2和3证明,明治维新前夕,日本形成新兴地主;材料5证明,通过维新,日本形成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
(2)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瓦解着日本的自然经济,明治政府的措施。
(3)①土地可以买卖,造成土地兼并严重,大批农民破产,为日本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②确立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经营理念渗透到了农村,有利于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农民日益贫困,造成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很快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
(4)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