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孙中山和甘地都对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解决农民的痛苦,归结是要耕者有其田。这个意思,就是要农民得到自己劳动的结果,要这种劳动的结果不令别人夺去了。……统一之后,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所谓禁止洋布,便是抵制英国进口的纺织品,他认为这是经济侵略手段之一,使得印度原有的纺织工业一落千丈。更深入一层的观察,他才艮本反对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因为那是资本家压迫劳工。……当然他更是一位爱国者,藉着纺纱织布鼓舞着亿万的印度人民,走向团结为国的一致目标之下,不为谋利,同时却是帮助他人,至少是充分做到自服其布。
——吴俊才《印度史》
请回答:
(1)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经济主张。(3分)
(2)开展家庭纺织运动是甘地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提倡手工纺织运动的作用。(3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和甘地对待西方工业文明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经济主张的相同目标。(4分)
参考答案:
(1)主张:耕者有其田;振兴实业;节制资本。(3分)
(2)作用:有利于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有助于农村手工业的发展,改善民众生活;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推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展。(3分)
(3)态度:孙中山:主张发展实业(或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甘地:反对大机器生产。(2分)
目标:经济独立自主;人民生活改善。(2分)
本题解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概括主旨能力,材料中主要讲述了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材料中三个方面,如“……归结是要耕者有其田。……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
(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概括主旨能力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二反映了甘地对西方国家工业文明冲击的深刻认识,开展了“土布运动”, 推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展,也有利于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有助于农村手工业的发展,改善民众生活;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
(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述两材料正说明孙中山和甘地对待西方工业文明的不同态度,孙中山态度是主张发展实业(或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而甘地态度反对大机器生产;但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手段不同,他们都是求独立求发展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要实行于
A.民族革命时
B.民主革命前
C.民主革命时
D.革命胜利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民生主义的核心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补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囚民共享。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孙中山、华盛顿和甘地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主要是因为
A.领导本国人民实现了历史巨变
B.实现与友党的合作
C.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经济
D.与殖民统治者进行坚决斗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三人被称为“国父”的主要原因是三人都为国家的发展和实现民族的独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A项符合题意,B C D三项不是三者的共同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B.争取印度的自治
C.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
D.提高印度民族自尊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印度在殖民体系崩溃前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派驻总督来统治印度,一战后落后国家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所以印度出现了这场运动,AC两项不是根本目的,D项是这场运动的影响,故答案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亚洲觉醒”与“亚洲的革命风暴”相比,最大的区别是
A.以反侵略、反封建为革命任务
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民族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
D.个别国家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为比较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亚洲觉醒”与“亚洲的革命风暴”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力。“亚洲觉醒”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出现的新特点。所以正确的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