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础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被称为五四宪法。五四宪法是一部较为完善的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了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评论秦朝灭亡时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A.“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圣人之要,四方来效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知识解题的能力。材料中“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说民统治阶级要珍惜民力,关注民生,才能取得统治的长久,孟子的“民贵君轻”和实行“仁政”正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故本题选择A。B是荀子的“君舟民水”论,不符合题意。CD都主张君主集权,与题意相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二、革命以前,满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政府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三、凡革命以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摘自《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
(1912年1月)
材料2?本大总统深以履行条约、遵守成例,与友邦敦睦为唯一之基础。
所有前清政府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订条约、公约、协约必应恪守,及前政府与外国公司人民所订之正当契约亦应恪守……(外国人)已享有之权利并特行豁免各事,亦切实承认,以联交谊。?——摘自(大总统宣言)(1913年10月)
材料3?反革命恶势力之所以存在,实为帝国主义卵翼之使然……。要求(重)新审订一切不平等条约,即取消此等条约中所规定之一切特权。……国民经济及一切生产力得以充分发展。?——摘自《孙中山选集》
回答:
(1)比较孙中山与袁世凯对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态度的相同和不同。孙中山为什么持这种态度?如何评价这一态度。
(2)后来孙中山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认识这种变化?
参考答案:
(1)相同:孙中山和袁世凯都表示承认列强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各种特权。
不同:孙中山是表示接受即成的事实,以后再图改变。袁世凯则是讨好帝国主义,以换取帝国主义对其专制独裁的支持。孙中山想通过承认不平等条约和特权得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国的承认,表明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认为帝国主义是中国反动势力的总后台,必须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废除不平等条约,中国才能发展进步。这是孙中山在思想上一个重大进步。长期的革命斗争使孙中山认识到帝国主义的本质,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伟大的转变。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孙中山、袁世凯对待不平等条约的态度组织材料。答题时,结合题目所提问题,分析三则材料关系:材料1与2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材料1与3也有不同,这种不同可从当时历史背景对孙中山产生的影响去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新中国“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A.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C.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建立
D.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五计划的内容是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其提前完成,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注意中国的工业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时期,所以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工业化。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穷理格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由材料中“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可知材料认为心是本源,强调内心的反省,不需求要外求;根据所学知识,这一思想是王守仁的致良知。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