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6年1月1日,我国正式取消农业税,河北灵寿农民自己出钱铸青铜鼎,记录“告别田赋”这一亘古未有的大事。这一事件说明中国政府
[? ]
A.重视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
B.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C.为农民解决温饱问题奠定基础
D.对“三农”问题特别关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 材料一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中共十七大报告
? 材料二 1998—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网站
? 材料三 2007年,我国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六大民主领域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其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之后,城镇居民实际增长约13%,超过GDP增长速度;农民增长约8%。
——国家统计局网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历史性变化”的伟大起点指的是什么?有何意义?依据材料一、二,概述“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哪些变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哪两个省份开始的?中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共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国企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材料三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改革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起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点。②变化: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经济(或国内生产总值、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持续稳定高速增长。
(2)①安徽、四川②标志:浦东开发(开放)。
(3)①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②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①信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②关系: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图1到图2票证的变化反映了

A.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
B.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根本变化
C.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实现逐渐分离
D.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图片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图1的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图二的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图1到图2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故A项正确;B项表述错误,公有制仍占主体地位;CD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 ——摘自岳麓书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I)》
材料二?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秘密地实行包产到户并取得空前的大丰收。这一消息很快传到各地。……农村出现的改革势头,得到中共中央和邓小平的支持。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肯定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这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摘自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安徽农村“大片土地撂荒”、“抛荒”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2分,不要照抄原文)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4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80年设置的四个经济特区,哪个是1842年《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A.珠海
B.深圳
C.汕头
D.厦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