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王守仁指出“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下列主张与之相似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D.人非工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王守仁(王阳明)在题中材料所述“求理于吾心”、“知行合一”,即是强调理在心内、内在的修养,随时追求与保持善念、善心;与之相似的只能是B项(苏格拉底的思想);A项是普罗塔戈拉(普罗泰格拉)提出的,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是判断万事万物的标准;C项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言,突出真理高于权威;D项是康德的思想,主张人之区别于工具,在于能用理性独立自主地思考和判断;ACD项与题干差异很大。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历史知识中,“事实”和“解释”并不相同。学习历史就要知道如何分辨两者的区别。以下的历史叙述中,属于“解释”的是?
A.西周建立后对新征服的地区实行封邦建国制
B.魏晋时期的分裂,是由地方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引起的
C.商鞅依据军功授爵,爵位为二十级
D.孔子整理古典文献,编订了《诗》《书》《礼》《易》《春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明代心学学者多有通过静坐的方式获得内心体验,以求达到自我与宇宙合一的境界,有人主张“须从静中养出个端倪来”,王阳明龙场悟道通过静坐后“忽大悟”。这一现象反映出
A.心学强调主体意识的自觉
B.静坐是心学致良知的根本途径
C.心学具有神秘主义的特征
D.心学突破了理学方法论的藩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心学的理解与认识。分析题干材料,依据“通过静坐的方式获得内心体验”可知A符合题意,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十七、十八世纪,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转折和变化,其表现不包括
A.英国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
B.法国大革命震撼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D.欧洲思想领域出现了改造旧社会的政治构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不结盟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结合材料分析,当时新中国对美国及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都坚持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立场。A项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提出;B项是在1953年开始提出;D项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中提出,与材料意思不符。因此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