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八)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揭示了获得“道理”的方法,即通过研究万事万物,然后得出认识。格物致知的含义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BCD是心学家的观点,强调内心的反省,因此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李贽是明末清初时期的思想家,当时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并没有出现资产阶级。所以不可能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批判君主专制
B.反对经世致用
C.提倡重农抑商
D.主张学习西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掌握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共性。结合所学,三人均批判君主专制, 故选A。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下列说法与孔子强调的理念无关的是
A.上下尊卑观念
B.社会等级秩序
C.正名与教化
D.维护君主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引文孔子的要求是: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由此分析,孔子是在提倡维护周礼的上下尊卑观念、社会等级秩序、正名与教化,所以A、B、C符合孔子的理念。D君主专制在春秋时期还没产生,所以不符合孔子的理念,故本题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3分)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作为我国正统的意识形态,对于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儒家思想也历经沧桑。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材料言论 | 言论者 | 思想核心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 A | B |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C | D |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 E | F |
参考答案:
(1)A.孟子; B.民本或仁政;C.朱熹;D.“存天理、灭人欲”;E.王阳明;F.“致良知” (6分)
(2)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地位: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6分)
(3)标准:百姓的忧乐。(2分)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2分)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4分)
(4)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儒学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他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3分)
本题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及图表信息,本问考查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发展的相关内容。仔细观察表格,比较、分析,不难直接判断出:A.是民本思想家,孔子“仁”学说的继承人,孟子,其提出的思想主张是“民本”或“仁政”;C.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其提出的思想主张是“存天理、灭人欲”;E.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其提出的思想主张是,通过“本心”“致良知”。
(2)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孟子所倡导的,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得出儒家思想在维护封建统治进程中的作用,可以有如下认识:①儒学思想的相关主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家,提出的主张,影响着封建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③儒学思想中的原始“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封建政府的施政,封建政府开始了关注人民的生计(民生)等。
地位:儒学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学思想对古代中国的封建统治影响深远,至汉代起,成为了封建正统思想等。
(3)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 在万民之忧乐”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即是否以人民的忧乐、疾苦为标准来治理国家。结合所学知识,为此,黄宗羲竭力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儒学进行了批判、继承,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吸收儒家思想的合理成分,从而使儒家思想焕发出新的生机。明清之际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顺应了当时时代潮流,是历史的进步。
(4)根据题干信息,本问考查对儒学的认识,属于开放性题型,无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结合所学关于儒学相关内容,结合古代中国发展以及当今社会、生活现实,可以有如下认识:①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着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②儒学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③对待儒学,我们应该持批判继承的态度,积极吸取其中的优秀成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孔子、孟子的思想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朱熹的思想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王阳明的思想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文学的主要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