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基本特点有?
①它有新的革命性质即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②它有新的领导阶级即无产阶级③它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④它有新的革命方法即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行民众的大联合⑤它有了新的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从革命的对象与任务看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性质。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二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材料三 日本传统文化能够承接外来文化的刺激及压力,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日本的儒家学派,即朱子学。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这显然与儒家在承认“富与贵是人之所俗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的前提下,最终强调“天下为公”之思想一脉相承。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与此同时,保留儒家忠孝观念,使得日本近代化过程中,避免了东西方文化体系碰撞时人的原有价值观念体系崩溃、民族成员心灵分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近来年,日本经济界与学术界构筑了“日本式经营”的学说,其中列举的许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文化的特征。
——孙政《儒家文化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4分)
(3)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是如何得以继承的。(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4分)
参考答案:
(1)进步之处: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6分,每点得2分)
(2)背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宋明理学日益僵化,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民权服从国权;保留忠孝观念,避免原有价值体系崩溃引起社会思想混乱;把儒家思想应用于生产管理中。(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思想文化传承、发展;思想文化反映现实社会存在;思想文化国际性、交流性。(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归纳:针对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的状况,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提出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政治、对外交流等方面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政治上,“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市民阶级壮大,要求取得政治上的地位;对外交流方面,“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李贽的思想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
(3)本问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伦理道德方面,“承认人的物质欲望和需要,但主张个人利益的目的与归宿在于社会公益”;在政治思想方面,主张“天赋人权”理论,但主张民权服从国权,强调儒学一贯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留‘忠君报国’之思想”,保留儒家忠孝观念;经济方面,日本经济界与学术界构筑了“日本式经营”的学说,其中许多因素都具有儒家文化的特征。
(4)本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思想文化传承、发展、国际性、交流性等。但切记脱离材料,随意发挥。
点评: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完成了思辨化和理论化的过程,从而发展为理学。宋明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但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历史学家说:“研究世界历史就如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他在此处所运用的史学观点是
A.唯物史观
B.全球史观
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突出变化?(2分)概述这一变化的表现,(8分)并说明你对这一变化过程的主要认识。(2分)
参考答案:变化: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2分)
表现:①人民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代表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被推翻。(2分)
②土地改革胜利完成,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废除;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被没收;(2分)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中国同各民主党派实行多党合作,民主协调的政治制度初步形成;一届人大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分)
④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分)
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2分)[注:认识部分不拘泥于此答案,只要扣紧题意、言之成理,可同样得分]
本题解析:要从这一时期的一些重要史实分析总结,所以解答这样的问题一定要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有比较清晰了解。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中期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有:中国共产党取得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国民经济的基本好转、土地改革完成、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等。总结出这个时候我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从原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而表现就是列出具体的史实。而认识可从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原因中去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