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3分)
材料一: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调和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荀子的思想和孔孟的思想是不完全一致的,他主张“性恶论”。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二:南宋朱熹是继孔孟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曾言“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正其谊(义),则利自在;……专去计较利,未必有利。”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 “存天理,灭人欲。” 而孔子则认为,“君子喻(看重)于义,小人喻于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共有3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指出一处错误并改正得1分,仅指出错误不得分)并给材料一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5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孔子与朱熹的义利观有何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学产生的背景。(8分)
参考答案:
(1)“战国”改为“春秋” ;“调和”改为“对立” ;“休养生息”改为“强化中央集权”(或”大一统”)(3分)?(秦汉)儒家思想的演变(2分)
(2)不同:孔子主张“重义轻利”,孔子所追求的“礼”是指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的保守性;朱熹则强调“以义取利”(或“义”在“取利”中的重要性);体现了义利观念的进步(4分)
背景:宋朝时,秦汉前的儒学不能适应中国封建统治的需要,加之佛学和道教的发展,因而,理学在继承发展儒学的基础上,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形成中国儒学新思想。(4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调和的...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天人感应”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再结合史实,即可指出错误及其改正之处,结合历史阶段的儒学特征即可概括出主题。
(2) 根据材料二“南宋朱熹...“万物皆有理”,“理便是仁义礼智”,是人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应存天理,灭人欲,而孔子则认为...君子喻(看重)于义,小人喻于利”,即可对比出孔子与朱熹的义利观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思想状况、政治需要说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我国从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确定“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历经了
A.40多年
B.30多年
C.20多年
D.10多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句话主要是指
A.西方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时间70年代和内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可以看出这是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选B。A项是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CD项是在1972年,和材料信息“联合国历史上”无关。
点评: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得到恢复,说明中国进一步融入到国际社会,反映了美国等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除此之外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取得的其它的外交的突破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问题,如人口膨胀、疾病蔓延、资源枯竭、生态平衡、粮食匮乏、毒品贩卖等,种种问题在困扰着世界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是
①和平问题?②恐怖主义活动猖獗?③发展问题 ?④资源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奥巴马在2012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共四次提到中国:“在中国这样的国家做生意的成本越来越高,所以美国人的机会来了”;“我们针对中国提起的贸易诉讼多了一倍,而且已经显出了成效”;“成立贸易实施机构,将专门负责调查像中国这样一些国家的不公正贸易做法”;“我将不会把风能、太阳能或者蓄电池工业拱手让给中国或者德国。”上述材料说明美国
[? ]
A.对华贸易态度明显趋于强硬,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B.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调节与中国的贸易纠纷
C.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努力抢占新技术的制高点
D.阻遏德国经济的发展,发展制造业以增加就业机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