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69年7月,美国取消美国人前往中国旅行的限制,取消对中国非战略物资贸易的限制。随后,尼克松通过罗马尼亚总统向中国领导人传话,称将从台湾海峡撤出两艘驱逐舰。这表明当时美国
A.放弃了孤立新中国的政策
B.释放出改善中美关系的信息
C.断绝了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D.打破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平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衰退,在同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美国欲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借助中国的力量牵制苏联。“美国取消美国人前往中国旅行的限制、取消对中国非战略物资贸易的限制、从台湾海峡撤出两艘驱逐舰,”这些措施释放出美国想要改善中美关系的积极信号。A、C、D均表述错误,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著名诗人艾青的诗作《蝉的歌》中所蕴含的意境与国家的“双百方针”十分契合,但却在当时遭到严厉地批判,甚至被诬蔑为“反动文人”,这是因为(?)
A.民主革命斗争的需要
B.“双百方针”已经不适合国家发展的需要
C.文化大革命将学术问题异化
D.《蝉的歌》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对,民主革命的任务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已经基本胜利;B不对,“双百方针”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D与事实不符;双百方针在贯彻实施过程中遭到挫折,主要是因为受到文革时期“左”倾错误的影响,把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因此选C。
点评:全面理解“双百”方针的含义、意义:
(1)含义:在科学文化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领域和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2)意义:它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这两个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科学上不同的学派之间的矛盾同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需要一条正确的路线去解决,而这条路线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欧洲媒体将2002年1月1日这一天称为“E日”,与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D日”相提并论,欧盟的成立和欧元的正式启动说明了
[? ]
A.欧元已完全成为广为流通的世界货币
B.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C.欧洲在政治上已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对下表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①欧洲各国实行经济联合,发挥整体优势②美国忙于越南战争,经济发展缓慢
③欧洲各国放弃了依靠美国的外交政策④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12—1919年的八年间,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增长率达到8%以上,l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由此推断,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应在
A.一战期间
B.北洋政府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民国建立到抗战爆发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可以分析的出,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和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发展较快,这说明中国的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是在民国建立到抗战爆发前,故选D。AC项只是说了一个阶段;B项也只是说了一个时期,1928年以后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在19世纪60、70年代由于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而产生,在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国民政府前十年,由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较快。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军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是衰落萎缩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