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美国2012年大选如火如荼,侯选人奥巴马和罗姆尼在电视辩论中都强调要扼制中国,对此美国前国务卿、共和党人基辛格在电视上猛烈的批评罗姆尼和奥巴马两个人,虽然他表示在大选当中他会支持罗姆尼,但同时也强调 91exam.org,他不会支持罗姆尼对华政策。香港凤凰卫视的评论员何亮亮也评论说“我想作为中国人来说可能已经都看惯了,最近二十几年,美国总统大选每一次都会把中国拿来说事,但是说完就算了,谁当选总统之前都会拿中国来说事,谁当选总统之后都要发展跟中国的关系。”这种现象表明
A.随着美国国力下降,美国正在逐步放弃以构筑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努力
B.以美国、欧洲、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力量为中心的世界多极格局已经形成
C.当前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与组合,各种矛盾交织,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D.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美国的冲突不可避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虽然美国国力下降,但是美国没有放弃以构筑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努力,故A项不正确;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故B项不正确;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故答案选择B项。
点评: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二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主要趋势,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基础是世界经济的多极化,世界主要政治力量无不建立在强大的综合国力基础之上,高考试题重视对国际主要政治力量的经济发展状况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为此出台的美国外交政策是( )
A.道威斯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回复至经济健全”,与此相关的应为一项经济政策。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一:自从有了核武器以来,人类战争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以核武器为基础的时代。
核武器是以核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作为破坏力的武器,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发明的威力最强大的武器。在波茨坦会议的前一天,即1945年7月16日凌晨5时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默果尔多的沙漠上进行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次日下午,美军陆军部长史汀生来到丘吉尔的寓所,极其神秘地将一张纸条递给丘吉尔,上面写着“孩子们满意地生下来了”。
原子弹研究成功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简述人类历史上原子弹首次用于战争的情况。
材料二:斯大林当然没理由感到吃惊,因为早在1943年苏联情报部门就已经获知美国的“曼哈顿工程”,事实上,当杜鲁门还在遮遮掩掩谈论原子弹时,苏联已经在两年前就开始研制自己的原子弹了。……于是,就在波茨坦会议的只言片语间,人类历史上的核竞赛开始了。
苏联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是在哪一年?1962年美苏之间就导弹实力有过一次较量,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中国正在崛起,中国的综合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但是中国的安全环境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更大的保证。
2006年12月19日,朝核问题第六次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在会谈开始前,朝鲜就要求美国先解除金融制裁,而美国要求朝鲜先弃核。19号和20号,双方金融小组第一次在北京进行了共8小时的谈判。从希尔的表态看,美方的态度没有改变。
希尔:我来到这里不是讨论金融问题,而是讨论朝鲜半岛无核化,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中的各方都可以说,他们(朝鲜)进行核计划的时间越长,他们就会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金融制裁。
从里根开始,美国共有4位总统经历了朝核问题。自从中美朝三方确定重启六方会谈以来,希尔已经访问中国5次。他说,现在不是耐心的问题,而是要加快步伐。
根据材料分析朝鲜核问题的焦点。)如何理解中国的安全环境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更大的保证?
材料四:俄罗斯与伊朗有着传统的伙伴关系。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伊朗是俄近邻,俄不愿看到在自家附近发生战争,更不愿看到自己精心培育几十年的老伙伴、老邻居落户别人的势力范围。从经济角度看,伊朗长期大量购买俄罗斯的武器、航空技术、装甲运输车和防空系统设备,是俄稳定的武器市场。
(4)据材料分析伊朗核问题的实质。
参考答案:(1)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转换关系式(或E=MC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一个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投降。(4分)
1949年。说明美苏争霸的战略优势在美国。(4分)
焦点:是美国先解除金融制裁,还是朝鲜先弃核。台湾问题没有解决,美国介入台海冲突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日本正在咄咄逼人地力图重振大国地位,朝鲜不顾国际舆论的反对,发展核武器都对中国的安全构成威胁。(5分)
伊朗核问题实质上是俄美两国的政治较量。(2分)
本题解析:本试题属于创新型试题,主要是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当然更多的是运用时事政治的能力。材料一材料二主要是把课本知识加以概括和总结即可,但材料三和材料四主要是探究性能力和发挥,论据充分和观点正确也可,不拘泥于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国际组织,按照其成立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华约 ②北约 ③欧共体?④欧洲煤钢共同体
A.②④①③
B.④①②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② 项是在1949年成立的;④项是在1951年成立的;①项是1955年成立的;③项是1967年成立的,故选A。
点评:战后国际组织纷纷成立,有全球性的组织,也有区域性的组织,全球性的政治和经济组织有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区域性的有欧共体、东盟、亚太经合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等,战后国际组织的纷纷成立,标志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尼克松说:“……二、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自由,或威胁我们认为其生存关系是美国安全检查国家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三、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的、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三?美国总统卡特1980年1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它是对尼克松主义以来美国推行避免卷入局部的地区性冲突政策的一种修正。……?
——战后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某个核大国”是指哪个国家?“非常巨大的变化”是指什么?(4分)
(3)对比材料一、二,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不同?(4分)
(4)材料三提出的背景是什么?表明美国的政策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变化?(4分)
(5)指出三则材料在本质上的相同点。(2分)
参考答案:(1)意味着美国以全世界霸主自居,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充当世界警察。(3分)
(2)国家:苏联?(1分)?变化:是指世界形势的变化和苏联实力的增强,美国在与苏联的竞争中并不占明显的优势。(3分)
(3)材料一表明美国实行全球扩张政策;材料二表明美国要适当调整改革全球战略,尤其是要减少直接派兵的方式。(4分)
(4)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受到威胁。?(2分)?
表明美国对外采取强硬政策,重新强调实力和军事遏制(2分)
(5)充当世界警察,实行全球扩张(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战世界格局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3)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4)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