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和法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58年5月27日,村民阿牛在日记中写到“广播里面说全村的人都要集中起来,学习中央的最新理论指示。”是因为当时在? ( )。
A.开展“三大改造”运动
B.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C.庆祝“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庆祝“八大”胜利召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三大改造”运动(1953~1956年),排除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是在1957年,排除C;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排除D;1958年,中共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故B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该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和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该题材料主要讲述了朱熹发展理学的一种追求,即“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要进入生活世界,故A项表述合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这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某年西方报纸评论的会议应是
A.日内瓦会议
B.亚非会议
C.第26届联大会议
D.关贸总协定签字仪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材料中“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是指建国后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与的世界性会议,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与的世界大国会议,会上中国外交的积极努力最终促成了印度支那地区实现和平,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业,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胜利后之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惟此浩劫!”文中所言压迫榨取者主要是指
A.外国资本主义
B.封建专制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闭关锁国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