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的信息可知①正确;从“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的信息,可以看出③④项正确,故C项正确;黄宗羲仍属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提不出新的近代社会方案,只能是对原有体制的修补,故②错误,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与“文化上结束战国是在汉代”密切相关的思想家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说文化上的结束战争是在汉代,说明汉代文化得到了统一。结合所学,汉代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倡新儒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文化得到了统一。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儒家思想的观点前后矛盾 B 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
C 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 三种主张都发展儒家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知行合一”
C.颠覆了理学传统
D.宣扬人伦即天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梁启超认为桐城派与汉学是相互排斥的,也就是说桐城派主张学以致用,而不是专门训诂考据,选择A 项。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的观点。C、D两项则不是文学创作领域内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的经世致用的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