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戊戌维新运动期间,中国兴起了第一次学习外国语言的热潮。下述因素中,与当时的外语热无关的是
[? ]
A.西学的兴起与不断传播
B.外国在华企业机构需要大量翻译、买办人员
C.新式学校的要求
D.科举制的废除解放了读书人的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这是李悝“尽地力之教”的目标,也是他的政治纲领。“使农益劝”的办法是计口授田,对每个“农夫”授田一百亩,收入归耕者所有,国家抽十分之一的税。照李悝的计算,当时粮价是每石三十个钱。这十一之税收的是粮食或是钱,材料没有说明,如果是前者,那就是实物地租;如果是后者,那就是货币地租。
材料二?魏文侯问李克(悝)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
——摘自《魏文侯问李克》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改革的目的。(5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改革产生的影响。(10分)
参考答案:(1)目的:确立地主阶级统治,实现富国强兵,满足争霸战争的需要。(5分)
(2)影响:促进了魏国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打击了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10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所提供的改革者李悝就可以得出时间是战国时期,而战国时期改革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教材所学“确立地主阶级统治,实现富国强兵,满足争霸战争的需要”;当然材料中的“尽地力之教”可以得出改革的直接目的之一是“富国”,其他目的由所学即可得出。
(2)由材料“收入归耕者所有,国家抽十分之一的税”可以推论出其实行的结果是“促进了魏国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由“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如此者,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可以知道这是打击没落的奴隶主阶层的措施,结果必然是“打击了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得我国无用之物,而失我国有用之宝,导致奢侈淫逸,失我国有用之货,缺衣食品店之资,器用之本。
——《日本政治史》
材料二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外国历史大事集》
材料三 1871年10月16日,日本派出使团,任务是:一、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二、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三、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略……。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
——《日本政治史》
材料四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在对待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派团出使欧美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如材料四所说的“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政治、经济改革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我们从中获得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变化:由排斥到引进(学习)。
(2)目的:修改不平等条约,建立平等关系;学习欧美先进制度;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富国强兵。
(3)经济:国家扶植和发展国营企业、私人企业。政治: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加强天皇制。
(4)启示:学习外来文明要和本国国情相结合。(或创新发展与继承传统相结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恩格斯说:“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与恩格斯的话最吻合的改革应该是
[? ]
A.梭伦改革 ?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
D.宗教改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进展都很顺利
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