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目的是
[? ]
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
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落实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方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彻底性?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经济形态决定了意识形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右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内容显示中国当时实行粮票制度,这是典型计划经济特征的表现,即生活资料不能自由流通必须通过计划定量供应,答案选B,A C D三项仅仅是计划经济的表现而非实质,不符合题意。
点评:建国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内容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尤其是第三项内容又可分为三个阶段:1956~1966年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的巨大破坏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阶段特征在学习中必须牢固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种责任制不改变土地公有制形式,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上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变了经济管理中过于集中和单一的方式。
材料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体制,把宏观与微观、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
回答:
(1)据材料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涉及哪些方面?(4分)
(3)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2分)
参考答案:
核心内容:给农民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涉及内容:所有制形式和管理体制。
相同点:改革高度集中的经营管理体制,扩大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