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86年1月6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这一次邓小平再次当选为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他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改革比1985年发生的其他所有事件都更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其中“持续不断的改革”指的是
A.设立深圳等五个经济特区
B.发表了南巡讲话
C.推动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D.开发和开放浦东
2、判断题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 ]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运动中
C.“大跃进”运动中
D.人民公社运动时期
3、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956年初到1957年春的近一年半时间里,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一股解放思想、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潮流。邓小平首先提出了共产党必须端正执政观的问题。他指出:“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材料二?“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不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就没有生命力了。”他号召“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邓小平对症下药,提出判断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不要在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上纠缠不清,而应该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从而实现了判断标准从抽象的意识形态到具体的实际功效的根本转换。
——材料一、三均选自何云峰《邓小平与共和国历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二、三,指出中国共产党有哪三次思想解放?(3分)依据材料指出邓小平在这三次思想解放中,分别阐述了什么思想来突破“左倾”思想的束缚?
(6分)
(2)三次思想解放的结果如何?(3分)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分)
4、判断题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羁绊的历史事件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邓小平南方谈话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④罗斯福新政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方吹来十月的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思想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走向胜利。
材料二:读下列两幅图片

(1)中国共产党人怎样对待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图一反映了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什么道路?
(2)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简要谈谈这一事件的重大影响。
(3)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