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
[? ]
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生活方式?
C.服饰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不同?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2、选择题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侵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方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这种变化最先体现在
A.旗袍的出现与改进
B.中山装的出现
C.开始有国人穿西服
D.列宁装的流行
3、判断题 妇女地位的变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 妇女的地位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相当大的变化。科技本身已改变并大大增加了妇女就业赚取工资的空间。……最惊人的变化首推出现了许多以女性为主要从业人员的职业:商店和办公室中的职业。……在1914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妇女的地位和希望无疑有惊人的陡变。这个情形最明显的征兆是女子中学教育不寻常的扩展。在法国,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时期,女子公立中学,由1880年的一所也没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
——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材料三 清末民初,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女界钟》将婚姻自由与追求自由平等的革命要求结合起来,认为“曾是区区婚姻之自由而不能夺,而乃对万象以言革命,吾知其必无成”。所以,在清末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女子解放运动的高涨,婚姻变革的浪潮汹涌而起。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妇女的地位发生变化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妇女地位的变化折射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题 有一幅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该对联作者最有可能是
A.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
B.清朝末年维新人士
C.民国初年北大学生
D.文革期间红卫兵
5、判断题 中华民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也对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音乐茶座电影成为上流社会的时尚
B.鞠躬、握手等礼仪推广显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C.旧有婚姻观念完全改变
D.中山装流行,逐渐成为中西合璧“国服”,为国人青睐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