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普罗塔哥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也就是强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道”,用以指导人生;普罗塔哥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标志着人文主义的起源;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而不是研究人与神的关系。故本题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⑴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2分)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4分)
⑵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2分)
⑶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4分)
⑷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 2分)?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⑴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2分)
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4分)
⑵因为各派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2分)
⑶材料四的主张。因为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4分)
⑷材料一的主张(2分)。因为儒家学说经过西汉董仲舒的发挥,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4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儒家)主张治理国家如果让民心服口服必须用“德”“ 礼”而不能用刑罚。材料二(墨家)主张“圣王之为政”要靠“德”和“尚贤”。材料三(道家)认为治理国家要“不尚贤”、不要“法令滋章”、要“无为而治”。材料四(法家)认为治国“明仁义爱惠”则“不足”,应该“严刑重罚”,这样可以“禁其邪”“防其奸”“ 国安而暴乱不起”。四则材料都围绕着如何治理国家展开。(2)因为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所以观点各异(3)由于材料四的主张有利于当时的争霸战争和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因而更受各国统治者的重视。(4)儒家思想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可以从主客观来简要分析。
点评: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战国各家思想由于代表的利益不一样,观点也不是一样,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农村,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
①民主选举 ②群众推荐 ③民主决策 ④民主管理 ⑤民主监督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所谓的村民自治既要体现村民在村务中的主人翁的地位,同时也要符合法律程序和民主政治的要求,故需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至于群众推荐很显然不符合村民自治的法律程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
| 粮食总产量 (万吨)
| 棉花总产量 (万吨)
| 比上一年增长(%)
| 上缴农业税 (亿元)
|
粮食
| 棉花
|
1950
| 13213
| 69.2
| 16.7
| 55.9
| 19.1
|
1951
| 14369
| 103.1
| 8.7
| 49
| 21.69
|
1952
| 16390
| 130.4
| 14.1
| 26.5
| 27.03
|
材料二

材料三?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部分农民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3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变化原因。(4分)
(3)材料三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重大变革?简要说明这一变革实行的历史意义。(3分)
参考答案:(1)建国初期,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3分)
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党和政府采取措施恢复发展农业。
(2)变化:1958年至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农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
1960年至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
原因: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4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变革,也为工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还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农业发展为主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从表格可以看出呈现的是增长的趋势。原因从新中国建立、土地改革以及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来回答。第(2)问观察图片可以看出1960年是一个分界点,发展有波折。因此要分阶段分析。原因根据不同阶段党和政府采取的农业措施来思考回答。第(3)问阅读材料三判断出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及推动农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
点评:建国后我国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建国初期由于土地改革和一系列的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农业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1958年后,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农业生产遭到很大的破坏,1960年后,由于八字方针的政策调整,农业生产得到一定的恢复;20世纪70年代后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稳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近代中国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统计表(单位:1000海关两)”
年代
| 1912—1916
| 1917—1921
| 1922—1926
| 1927—1931
|
各种机器和工具
| 15956
| 39269
| 43074
| 55192
|
表中所反映的现象说明
A.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B.一战后,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C.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的数据来看从1912年开始中国机器和工具进口值一直在增加,所以不能说明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所以C项错误。D项明显与材料无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