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史载:178l—1790年中国输出英国的茶叶总值为9600多万银元,1783—1793年英国输华呢绒、棉布的总值为1600多万银元。下列解释不正确的
A.在当时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在出超地位
B.传统的自然经济导致了上述现象
C.从产品上看出东西方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D.鸦片输入影响到正常的中英贸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正当的中英贸易看,中国出口是进口的六倍,说明中国处在出超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出口的物品为土特产品,英国为工业品,这说明了两国和产力水平和差异,材料没有反映鸦片贸易情况,所以D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金砖国家(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作为新兴经济体,正在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下图反映了
①金砖国家经济都持续高速增长②金砖国家整体经济增长率都超过发达经济体
③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④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009—2010年金砖国家经济增长率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比较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09年2月广东湛江市高考测试题(一)27题)(14分)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曾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表格中关于这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简要论证。
第一组
| 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
第二组
| 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
第三组
|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
?
参考答案:第三组:异曲同工、殊途同归。(2分)“异曲”:维新派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革命,实行民主共和制。(4分)“同工”:都主张学西方,反对君主专制,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救亡图存。(2分)“殊途”:维新派开展了自上而下的维新变法运动;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2分)“同归”:都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或: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但最终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4分)
本题解析:
本题应从维新派和革命派各自的主张,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进程的作用、结局来思考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据史书记载,我国人口从汉代以来大体在五六千万左右,清康熙末年只有两三千万,乾隆五十九年激增至三亿多,道光十四年(1834年)超过四亿,导致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管辖疆域扩大
B.农耕面积大量增加
C.地丁银制的实行
D.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正确阅读理解材料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问题的能力。清朝时我国人口激增的重要原因是地丁银制的实行,因为地丁银制的实行,使长期以来实行的人头税废除,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毛泽东曾经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开展了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建设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段话是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的,旨在说明我国重工业基础尤为薄弱,为改变这种状况,1953——1957年我国开展了“一五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AD属于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C 是从1958年开始,而且属于经济建设中的失误,与题干不符。因此选B.
点评:“一五计划”建设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都比较快。而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工业化的经验中,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