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松奇认为,王安石变法的方案折射出现代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全部“思想光华”。
――《经济学家茶座》2003年第三期P158
(1)请根据左边的变法措施找出右边的对应项,并用直线连接。(4分)
市易法?居民登记制度
均输法?国营零售店管理局
青苗法?国家信贷管理局
保甲法?国家贸易局
(2)通过第一问的作答,你认为王安石变法理财措施的特点是什么?(2分)
材料二?王安石下台后,也常常搞社会调查,常常对自己的新政进行反思,常常独自一人骑驴于林间小路中喃喃自语、疯疯癫癫,心灵的十字架十分沉重。有一次苏东坡去看他,刚想谈及“新政”的得失,王安石就惊问道:“你还要说过去那些事么?”苏东坡只好另换话题。王安石一生写了70大本日记,在日记中也对新政做过反省。
――《经济学家茶座》2003年第三期P160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对哪些问题进行反省?(3分)
参考答案:(1)

(2)国家干预经济或国家垄断经济(2分)
(3)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变法要循序渐进;选拔人才要德才兼备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点即可)。(3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
第(1)问,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的理解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王安石变法的特点主要分析其它变法的不同之处,通过王安石变法的措施来分析得出答案。
第(3)问,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对哪些问题进行反省。主要从王安石变法的经验和教训来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的保甲法,其作用不包括
A.增加了财政收入
B.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C.抵御了少数民族的进攻
D.减少了军费开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的保甲法是实现了军民的二合一,所以有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作用,从而能有效地增强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的力量,但不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A项表述错误,B C D三项都符合史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具体举措,高考将其和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一道考查,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商鞅变法的考查主要侧重于其对推动社会转型的巨大作用,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其对促进民族融合的巨大贡献,王安石变法侧重于其对发展社会经济和改革科举的积极影响方面。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局面的出现,从反面证明了
[? ]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措施中,与理财这一问题无关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将兵法
D.市易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干中所说的“这一问题”指的是理财问题。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都是理财措施;将兵法是加强军事训练、充实边防力量的军事措施,不带有理财的性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学者梁庚尧认为:“市易法的颁行,……由于王安石以义理财思想,使其在立法时表现出摧制兼并的外貌。然而社会政策只是市易法阳宣的一面,财政政策才是其阴伏的真正本质。”据其观点,市易法的“真正本质”是
A.节流增收
B.打击富豪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抑制兼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首先要注意语句的转折词——“然而”,正确理解材料中梁庚尧的观点,它是说“市易法”一方面表现为“社会政策”,即“摧制兼并”,另一方面表现为“财政政策”,这才是其“真正本质”。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题目所给的选项,对“财政政策”予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举措,包括“市易法”,是开源增收,而不是节流增收,A 项错误;B、D 属于社会政策的范畴,不符合题意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考的比较细。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由于守旧派的反对,市易法于元丰八年(1085年)后陆续废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