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工农业的改革促进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当时著名的贸易中心是
A.开罗
B.亚历山大
C.苏伊士
D.阿斯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选修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并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洋务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洋务派先后创办了30多所洋务学堂。这些学堂大致分为“方言”教育、“武备”教育和科技教育三大类。“方言(外国语)学堂”如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63年创办的上海广方言馆等;“武备学堂”如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等;“科学技术学堂”如天津电报学堂、南京铁路学堂等。所有这些学堂虽门类各异,但均是为迅速培养洋务人才而设立,且以适应当时的外交和军事需要为己任。此外,为适应洋务需要,中国政府从1872年开始多次派遣留学生去外国学习军事、航海等知识。除创办以军事服务为目的的各类专科学校外,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求的大批初等学堂、中等学堂、高等学堂及师范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
材料二:穆罕默德·阿里执政以后,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在各地新建许多专科学校,如工程学校、炮兵学校、步兵学校、医学院、兽医学院和农学院等,用来培养专门人才。为了向这些学校输送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学生,他还创办了世俗小学和中学。这些学校属陆军部管辖,实行免费教育,学生食宿在校,还能领取少量津贴和衣服。穆罕默德·阿里还聘请外国专家来埃及讲学和帮助管理学校,同时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阿里还开办了一所语言学校,培养埃及本国的翻译人员,把大批军事和科技书籍翻译成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两国教育改革的相同之处?(8分)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相同状况的原因?(7分)
参考答案:(1)军事目的主导(为军事服务);开展留学教育(留学生出国);开展外国语言教育(培养翻译人才);教育的实用性(功利性)明显;军事教育带动其他教育发展(军事教育有助于教育近代化)。(8分)
(2)工业文明(革命)的冲击(2分);西方国家的入侵(2分);富国强兵的需要(2分);认识到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国家强大)的重要意义(1分)。 (7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二在我第二次(1833-1835年)访问埃及时,乡村中体格健全的人已经少见,不是缺一两颗门牙(这样就无法咬住子弹)或断一节手指,就是一只眼睛或双目失明,这样就可以不被征召入? ——英国旅行家兰恩
材料三?穆罕默德·阿里建造了一座宫殿,但破坏了整个埃及。
材料四?穆罕默德·阿里是“惟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指奥斯曼土耳其)的人”。他统治下的埃及成为当时“奥斯曼帝国惟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请回答1~2题:
小题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4分)
小题2:依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客观地评价阿里改革。(11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创办近代工业;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③仿效欧洲国家改革行政制度;④学习西方改革军事。(4分)
小题2:评价:A、积极:①结束了埃及长期的混乱状态,确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3分)②建立了近代工业,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3分)③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3分)
B、消极:对外战争和残暴的统治给埃及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穆罕默德·阿里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金钥匙。下列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大力推广改良农具,引种新的农作物品种
B.从西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
C.围绕军事工业,大力发展本国的民用工业
D.组织翻译大量欧美国家的著作并创办报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金钥匙”说明阿里改革向西方学习AC没有突出这一点;D表述错误,不是阿里改革的内容,因此选B。
点评:阿里改革是在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潮流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虽然其改革是在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进行的改良运动,失败是必然的,但是拉开了埃及近代化的序幕,使埃及成为亚非最早开始近代化的国家。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果实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基于这一思想,阿里改革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 ]
A、加强中央集权
B、保护民族工业
C、发展机器生产
D、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