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1985年人均住房面积仅15平方米,为西方国家的50%;第百户汽车拥有量为14辆,仅为西方国家的17.50%。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苏联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解决苏联社会存在的问题,50年代以后,苏联曾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结果如何?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经济发展极为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
(2)苏联斯大林体制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3)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其改革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上进行局部改革,其目标严重脱离苏联实际,最终导致改革失败。勃列日涅夫改革:仍然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致使改革陷于停滞。戈尔巴乔夫改革:结果失败,导致苏联的解体。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促使经济特区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特区优越的地理位置 ②国家给予特区的特殊政策 ③特区采取的先进的管理模式 ④特区引进的先进的技术设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79年开始建立经济特区以来,经济特区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主要原因是特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国家给予特区的特殊政策,特区采取的先进的管理模式,特区引进的先进的技术设备。因此①②③④都是特区快速发展的原因。故选D。
考点:对外开放
点评:兴办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的政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逐步建成了以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逐步到内陆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格局。90年代开放浦东,新世纪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深化的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改革不是某种心血来潮,不是恍然大悟……改革的实质恰恰在于:它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从理论上深化实践上完全恢复列宁的社会主义构想。”材料中所说改革的情况是指
[? ]
A.斯大林改革
B.赫鲁晓夫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1917年七月流血事件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改变策略,并通过了武装起义的决议。这表明
A.暴力夺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唯一选择
B.布尔什维克党已是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C.七月事件改变了俄国历史发展总趋势
D.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七月流血事件使俄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政权完全转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失去了和平发展的可能。布尔什维克党根据形势的变化随时改变策略,做出了武装夺取政权的决定,这是布尔什维克党成熟的表现。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在苏联的历史上,斯大林与赫鲁晓夫的相似之处是
A.掌权以后都坚持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在社会主义建设上都犯了“左”的错误
C.都促使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发展壮大
D.都采取了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是在斯大林统治时期形成的,不是“传统的”体制。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集体化的行政手段、大清洗运动,赫鲁晓夫政策的口号都反映了“左”的一面。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