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齐名要术·序》中写道:“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此段话表明作者
A.写作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B.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遂末
D.提倡工商皆本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舍本逐末,贤者所非”,可知对商业的压制和对农业的重视,其它三个选项与题意不合。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我国的民营手工业出现于
A.商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
D.秦汉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了一艘古代沉船,在船中发现了大量的白瓷、青花瓷、彩瓷和珐琅彩等瓷器。根据这一考古发觉材料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大致发生在
A.汉朝
B.清朝
C.宋朝
D.唐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珐琅彩在清代才有,因此时间选最晚的。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影响是
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生产管理
B.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意思是手工业者在做工时应该完全按照程序来,不能生产新奇的产品,以扰乱人心。如有人敢于这样做,杀。从材料可以分析的出,这样的规定无异会扼杀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A项说的与材料意思完全相反;C项说的似是而非,在规定的程序上完成的产品产品质量会高,但是很难有新产品;D项说法无材料无关。
考点:古代的手工业
点评: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我国古代手工业分为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每种手工业的特点需要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中国获得“丝国”的美称,始于
A.商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汉代,中国的丝织技术已经非常高明,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被称为“丝国”。故选C。AB两项时期因为没有开通丝绸之路,尚未大规模的出口;D项唐朝时期出现了缂丝技术,丝织业发展到一个较高的阶段。
考点:古代丝织业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汉代和唐代的丝织业成就。与此相关的是古代中国的棉纺织业技术:宋末元初传入内地、元时期发展、明时期广泛使用等知识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