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历史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②是开封,所以AB两项项错误,汉代的都城在长安。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是到洛阳。明朝的都城最初在南京,而①是长安,不是南京,故答案选择C项。④是杭州,是南宋的都城。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共24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不断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结合有关史实,请回答: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这一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基础主干知识的记忆能力。①主要是考查关于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史实,在古代中国,君权至上,君权与相权演变的规律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考生只要将所学知识记忆熟练,不难写出相关答案。②主要考查为加强中央集权,从秦到元的统治者所设立的地方行政区划及其制度,在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上,体现的是地方管辖权不断缩小或被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只要是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不难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皖南胡氏祠堂后厅悬挂着一个斗大的“孝”字,相传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书。“孝”之本义,据《礼记·祭义》释“居处不庄(平常言行不恭敬),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据此判断“孝”的内涵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孝”的内涵当然是非常多的,但是在做本题时一定要根据材料、从材料出发即可,材料中的“言行不恭敬为不孝”和“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是吻合的,而材料中的“不勇敢作战为不孝”和“战死犹留千古名,大夫赤心为宗社”是吻合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孝”的内涵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为西汉州(部)设置情况简表(局部),皇帝给刺史规定了“六条问事”的基本职责,其中五条都是针对两千石郡守的,而对国王的监察却未列入明文,这主要是由于
A.惩戒秦亡,着意涵养同姓
B.王国气盛,中央暂时隐忍
C.郡守掌军,威胁中央集权
D.推恩令行,王国患已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小题为图表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题文已表明图表是西汉时期的州(部)设置情况简表,图表中标明了每一个州(部)的所属国(郡),所以这是西汉“推恩令”所造成的局面,故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推恩令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
C.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意思即:缙绅虽然地位很高,可是没有经过进士科考,终究觉得不够完美。这样,以至于每次参加岁贡的不少于八九百人。这说明了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故选B项。其它各项均与材料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教育事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