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材料二 中共十六大在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请回答:
(1)材料一是针对1978年12月中国国内形势的观点,你认为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你的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所说这些理论创新成果反映了怎样的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叙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分别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正确。“两个凡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如果不解放思想,不坚持正确的真理标准观,就不可能从根本上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共同特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或实事求是,一切从国情出发,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与时俱进。)
(3)作用:①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②邓小平理论是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增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方面起了重要指导作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总结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改革调整的经验教训,我们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按客观规律办事,避免“左”倾盲动
③经济建设必须高速度、快节奏
④改变农村产业结构是改革的关键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是错误的;总结经验教训经济建设应该适合本国的国情,而不是要高速度。④是错误的;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应该是城市而不是农村。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和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合同书”的相同之处是
A.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
C.目的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
D.中共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比较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民搞承包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进行的,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因而A项排除。在合作社中,农民没有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而此时也谈不上建设工业化强国,B、C两项也可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各项不能准确表述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的是
A.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
B.计划经济体制对经济活动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C.分配中平均主义的倾向严重
D.农村土地所有制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A、B、C三项均是经济体制改革前的弊端;D项表述不妥,不能说土地所有制度不利于调动积极性,直到现在国家的土地所有制依然是公有制。只能说是农村的经营体制,分配制度,生产方式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
点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是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而非社会主义制度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本题主要是看选项所列是否形成对生产发展的障碍。A、B、C三项对生产发展会起到阻碍作用,而D项中并非“农村土地公有制”不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据此也可以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邓小平曾指出,“农业稳了,工业也就稳了;农业不稳,工业就提心吊胆。”以下历史事件最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大跃进
B.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扩大企业自主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