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在(?)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朝时期
C.西汉时期
D.隋唐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为了传播儒家思想,汉武帝中央办太学,各地兴办了一批儒家学校,培养儒生。关系C。A项错误,春秋战国动荡,并未出现管理人才的学校;B错误,秦朝时期以法家思想作为主导思想,主张以吏为师;D项错误,是在西汉之后,不是第一次。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儒家思想的在汉代的发展。儒家思想在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随后出现了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学校。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此外,儒家思想在每一个阶段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必要补充。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选B.
点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使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促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位后决心致力于铁路建设:“……中国物产无不丰富,惟待开发而已。……故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因铁路能使人民交接日密,祛除省见,消弭一切地方观念之相嫉妒与反对,使不复阻碍吾人之共同进步,以达到吾人之最终目的。”孙中山认为
A.铁路是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工具
B.铁路能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各地联系
C.中国还没有掌握铁路建设的技术
D.铁路运输费用低、运力大、速度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因铁路能使人民交接日密,祛除省见,消弭一切地方观念之相嫉妒与反对,使不复阻碍吾人之共同进步,以达到吾人之最终目的”可知铁路能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各地联系;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914-1918年应是
A.0.55个
B.2.5个
C.3个
D.4.6个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一个不断增多的趋势四个年份段分别是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对应的民族工矿业年均注册数应是0.55个、2.5个 、3个、4.6个。因此D项正确。其他各项均与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不符。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甲午战后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衰落萎缩时期。虽然发展缓慢,但是总的来看,在抗战前还是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