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安徽凤阳县,在“文化大革命”时,每人每天口粮不够吃。有人编了一段凤阳花鼓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然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1980年产粮5.02亿公斤,1981年产粮6.70亿公斤,1982年产粮7.15亿公斤。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C.这种责任制是我国建立现代农业最好的组织形式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为材料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及所给选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材料的有效信息是安徽凤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产量不断增长的情况。A、C、错误,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并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也不是我国建立现代农业最好的组织形式,只是同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D过分夸大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也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孔子主张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为此要求?(?)
A.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敬鬼神而远之
C.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D.性相近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西汉“萧规曹随”的历史佳话反映了
A.曹参的一无所为
B.萧何的强大影响力
C.黄老思想符合民意
D.汉武时期积极作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某班同学在对孟子和荀子的思想进行比较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明显不正确的是
A.二人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
B.二人都推崇孔子“仁”的思想
C.二人对人性的理解高度一致
D.二人的主张都体现了民本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阶级利益来看,两者都是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利益,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从流派来看,两者都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民贵君轻”与荀子的“君舟民水”都是仁的思想和民本思想的体现,B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从人性来看,孟子主张人性善,而荀子主张人性恶,C项是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农民诗人王老九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回乡后,他走街串巷用自己的诗歌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他领导的互助组经过整顿,发展为农业生产合作社。他的这一系列活动可能发生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