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曾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此人可能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最刚直不阿的人,却好象胆小怕事以至于委屈自我,顺从他人;最有技巧的人,却好象很笨拙;最具有雄辩才能的人,却好象愚讷。静胜躁,寒胜热,其实都是矛盾(阴阳)双方互为转化的规律,运用这一辨证原理去治理国家,其具体措施就是用“清静”二字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这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和“无为”思想,因此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三权”是指(? )
A.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
B.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C.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
D.监察权、考试权、行政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立。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新中国成立时美国官员对新中国的评价
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
C.出席日内瓦会议的美国官员对中国的评价
D.美国官员对万隆亚非会议上周恩来的评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题干中的“周恩来的发言”、“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可以判断这是美国方面对在处理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时中国方面的态度的回应,据此可知是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的评价,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5.6亿亩;鸦片战争前,清代 人口达到4亿,耕地只有11~12亿亩。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 )
①改进生产工具②精耕细作? ③推广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④扩大海外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是
A.孟子“仁政”学说
B.苟子礼法并施主张
C.韩非法家思想
D.董仲舒新儒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汉代新儒学的特点。A B两项为无关项,孟子的仁政思想与分封制和宗法制无关,它涉及到的是君主与臣民之间的关系问题。荀子的思想礼法并施与材料内容不相符,他的思想主张是在儒家仁政的思想中加入法制的思想。C项也是无关项。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在汉代解决王国问题前后的加强思想统一的背景下出现的。汉初实行过郡国并行制度,使贵族制又存在了一段时间,后来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治的统一而要求思想上的统一,故确立了儒学的正统思想地位。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大一统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