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六)
2019-06-26 09:20:32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名字能反映一个时代,可以窥探人们心中寄予的某种期望或恪守的某种观念。从《宋书》中的刘敬先、殷孝祖,到《新唐书》中的张茂宗、延宗,再到《明史》和《清史稿》中的汤显祖、严世藩,史念祖、杨光先,它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下列哪种观念。( ) A.等级观念 B.宗法观念 C.法治观念 D.辈份观念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名字中“敬先”“孝祖”“茂宗”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体现了对祖先的怀恋和尊重,对祖宗的敬仰体现了宗法观念的影响,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喜则连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 ——《新唐书》 材料二 南宋著名思想家叶适认为,宋代建立制度,指定政策的根本前提是“矫正前代之失”。他说:“本朝之所以立国定制,维持人心,期于永存而不可动者,皆以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失策为言。” 材料三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尚书……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 ——《新唐书》 材料四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矫正前代之失”的措施及其影响。(6分) (2)材料三所指的是什么制度?有什么作用?(3分) (3)为解决材料四所反映的问题,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4)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4分)
参考答案: (1)问题:藩镇割据问题(1分) 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3分) 影响:1积极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有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2弊端: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积贫积弱。(2分) (2)制度:三省六部制(1分)作用:三省长官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相权被分割,加强了皇权。(2分) (3)措施: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2分)影响: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2分,如答出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也可得分) (4)在中央政权中,皇权不断加强,最后强化达到顶峰,相权不断被削弱,最后被废除。中央与地方中,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逐渐实现了对地方强有力的控制。(4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题第一问依据材料“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出现了严重的藩镇割据现象。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以下措施①集中军权。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设立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无调兵之权,使其相互牵制。实行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驻地,而将领不随军调动 ,以防止武将专权。另外,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②集中行政权。在宰相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收入,分割宰相的财政权。③集中财权和司法权。设转运使,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当然这些也可以精简的语言概括: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至于其影响从积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消极造成三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已知春秋时秦晋可以世为婚姻(故世代联姻称为“秦晋之好”,而鲁晋不能通婚。而管国是姬叔鲜(周武王弟)的封国。根据古代 “同姓不婚”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可以与管国通婚的封国是( )。 A.鲁国 B.晋国 C.燕国 D.宋国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根据材料“ 同姓不婚”的原则可知,鲁国、晋国和燕国都是姬姓,排除ABC,所以答案选D。宋国是中国西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公爵,国君子姓,位于今河南商丘一带,为周朝三恪之一、春秋战国十二诸侯之一。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据《独断》记载,“天子一娶十二女,象十二月,三天人九嫔。诸侯一娶九女,象九州,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该材料不能说明
A.当时存在“一夫多妻制”的情况
B.该时期已经出现了分封制
C.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D.该规定是出于维护宗法等级的需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本则材料选自东汉蔡邕所著的《独断》, 主要介绍先秦到两汉时期的礼仪制度的札记;根据史料中的天子“取十二女”,“诸侯取九女”,“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可以得出A;“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可以得出答案B;这种从天子、诸侯、卿大夫到士的娶妻规定体现了宗法等级的要求,可以得出答案D;而材料中是看不出分配政治权利的内涵,所以C不能说明。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和宗法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