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
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判断题 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走过了30年的光辉历程,30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6元;如今增加到4 140元,30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5亿,如今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 500万……导致中国农村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变革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中国对三农政策的倾斜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判断题 2006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
A.中国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4、判断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一)1949年底国营工业在全国工业中的比例

(二)1949年全国私营工商业在全国工商业中的比例

(三)另外,国营经济还包括全国铁路,大部分现代交通运输业和绝大部分银行。
——据《中国近代现代史》
? 材料二 建国之初,战争还在进行,军费开支庞大;国家还要供应900万脱产的军政公教人员和救济数百万城市失业者及4000万农村灾民;重点企业和交通运输急需恢复,必须投资。这就导致财政赤字庞大,不得不多发纸币,这就势必刺激物价上涨。这时投机资本家乘机兴风作浪,一方面拒绝使用人民币,从事金银特别是银元投机买卖;另一方面大量囤积居奇,导致物价上涨。上海的粮食、纱等产品有时每天以20%~30%的幅度猛涨。物价的疯涨导致人民生活迅速恶化,人心浮动。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
?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首先发布了取缔金、银、外币投机,禁止金、银、外币自由流通的命令,并自6月 10日先后查封了上海“证券大楼”、各地的公开和地下钱庄、街畔兑换店等金融机构,逮捕了一批破坏金融的首要分子,同时紧缩通货和银根,并从全国各地调集大批粮食、棉纱,自11月25日起在全国各大城市一齐行动,低价抛售,迫使物价迅速回落,导致大批投机资本家破产。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建立初期出现的经济困难。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人民政府为什么能够控制物价,使经济形势趋于稳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变中国的面貌。”出现上述场景的原因之一是
[? ]
A.中国实行土地私有化政策
B.中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C.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