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改善民生为直接目的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B.合理调整私营工商业
C.发动“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D.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1:

材料2:区位优势是什么?我觉得它应该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毗邻港澳(或面对台湾)、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是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
——摘自罗木生《区位优势对经济特区的影响》
(1)中国为什么能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形成对外开放的局面?(4分)
(2)根据材料2指出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2分)
(3)英国《卫报》曾发表了题为《如果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则始于1978年》的文章。作者马丁·雅克提出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2分)
3、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 “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A.开放沿海城市
B.设立经济特区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4、判断题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生产关系有哪几次主要变革或调整?分别简析其主要作用。
5、判断题
有关中国与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中国不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国
B.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经济发展没有弊端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只有机遇没有挑战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