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6 09:25:02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直到近代,临沂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 ( ) A.儒家思想的熏陶 B.封建政府的提倡 C.小农经济的稳定 D.宗法传统的影响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目中描绘的是该地区恪守祖宗家谱稳而不乱的情况是注重血缘亲情这是受宗法制的影响,所以是D项,本题考查的是宗法制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民族或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对于相应的地域或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有深刻的影响。“祖宗之法”是中国传统儒家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西方的“政治文化”则呈现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 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度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两宋对于“祖宗之法”的强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①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②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乃至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 ──摘编自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二 英国政治变革大事记
年代
| 事 件
| 1688年
| 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专制王权
| 1689年
| 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 18世纪初期
| 通过《王位继承法》、《三年法案》进一步约束王权
| 18世纪中期
| 逐步形成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
| 1832年
| 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 1867年
| 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 1884年
| 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
| ──根据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以前的历史,是孔子为了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而按照自己的理想假托先王的言行写出来的宣传作品,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改革。康有为以此证明孔子也是一位维新派,并打着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要求进行社会改革。康有为认为,事情是向前发展的,远的、旧的必将败亡,近的、新的终将兴起,因此,就要变法维新。这样,康有为的孔子改制理论就冲击了遵守旧法、恪守祖训的顽固派。 ──李斌《顿挫与嬗变:晚清社会变革研究》 (1)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①②。(8分)你如何认识宋朝这种特别重视“祖宗之法”的政治取向?(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实现政治变革进程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政治思想在美国的延伸”这一观点体现在美国哪些制度上?(2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康有为对待“祖宗之法”的看法。(4分)简要评论这些看法。(2分)
参考答案:(1)说明:①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宋朝把兵权、行政权、财政权收归中央,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基础。(2分)造成“三冗”局面。(2分)②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分散军权。(2分)重文轻武。(2分) 认识:有利宋朝统治的稳固;造成宋朝政治保守和僵化。(4分)(从正反两方面答出即可得分) (2)特点:和平渐进方式;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4分) 表现:议会制、选举制、代议制、任期制。(2分)(答出两点即可) (3)看法:康有为要突破顽固派坚守的旧制度和文化;把孔子描述成变法改革的先驱;认为社会发展变革是历史的必然。(4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评论:论述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维新变法作了理论准备;抨击了顽固派“祖宗之法”的陈腐观念。(2分)(每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宋代政治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①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宋朝把兵权、行政权、财政权收归中央,消除了分裂割据的基础。造成“三冗”局面。②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设立“二府三司”,分割宰相的权力。皇帝得以总揽大权。③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分散军权。重文轻武。④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保证了长治久安。保守派反对王安石变法,无法克服统治危机,北宋走向衰落。第二小问结合第一小问考查宋代推行这样的政治取向对宋王朝的统治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这有利宋朝统治的稳固,但造成宋朝政治保守和僵化。 (2)无论是说明“渐进性”还是“灵活性”,都要结合英国民主政治的相关事实进行答题。可结合材料内容对应的总结答案,回答问题即可。以选举权的扩大为例,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1884年,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由以上材料可知,英国民主政治变革的特点是通过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的。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确立君主立宪制度;18世纪初期, 通过《王位继承法》、《三年法案》进一步约束王权,根据材料可知,英国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民主政治。“英国的政治思想在美国的延伸“,主要是美国对英国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创新。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的“此证明孔子也是一位维新派,并打着孔子托古改制的旗号要求进行社会改革。康有为认为,事情是向前发展的,远的、旧的必将败亡,近的、新的终将兴起”可得出其认为要突破顽固派坚守的旧制度和文化,认为社会发展变革是历史的必然。把孔子描述成变法改革的先驱。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康有为的这些观点论述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为变法作了理论准备并减少变法的阻力。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影响;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民主改革;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变法·《孔子改制考》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诸侯国
| 与王室关系
| 地理位置
| 晋
| 姬姓贵族
| 山西
| 卫
| 姬姓贵族
| 河北南部和河南南部
| 鲁
| 姬姓贵族
| 山东南部
| 齐
| 功臣
| 山东北部一带
| 燕
| 姬姓贵族
|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 ①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同姓贵族、功臣、先朝贵族 ②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③同姓诸侯多被分封在经济富庶地区 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材料的分析能力。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表格中分封的对象为同姓贵族和功臣,但没有先代贵族,所以排除①。表格内容为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不能直接得出④,②③在图表材料中都有体现。因此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分) 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吏部、工部、刑部、兵部、户部。 材料二: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2分)三省六部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2分)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2分)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分)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审批。(2分) (2)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政令的草拟;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2分)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实行行省制度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2分) (3)作用是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2分)反映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封建制度渐趋衰落。(3分)
本题解析:(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熟练掌握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的中央机构图可以清楚显示三省六部制的分工和运转,回想秦朝皇帝之下是丞相,丞相之下是百官,而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则将丞相权力一分为三,各负其责,相互牵制相互合作,加强了皇权。分工明确,又提高了行政效率,所以恰到好处,皇权既不完全独尊,相权又可以发挥作用。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的标志。中门下省的职能依据教材知识即可回答。 (2)此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相似历史现象分析比较的能力。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只管中央行政事务的草拟。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还管理腹里地区的地方事务。第二小问中第一个关键信息是“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即中书省管理全国大小政务,地方也管,为了管理地方,中书省在各地设行中书省。第二个关键信息是“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即元朝幅员辽阔,单靠郡县制不能满足管理需要,故设更大的行政区。 (3)本问要求一方面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教材基本知识来回答。材料中“地近宫廷,便于宣召”说明有利于传达皇帝命令,“军机大臣者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关键是承旨缮写,根据知识可知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皇帝命令。作用主要是加强皇权。时代特征要对中西方进行对比,西方资本主义的曙光,而中国封建主义登峰造极。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该材料中的习俗 A.起源于明朝中期 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 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受宗法制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