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英国《权利法案》的目的是(?)
A.宣告英国君主制度的结束
B.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
C.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D.国王权力得到加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对《权利法案》的理解和认识。《权利法案》是英国宪政史上的重要文献,它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一方面限制了王权,另一方面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结束了英国的君主专制统治。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一得以确立,英国开始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帝范》曰:“夫兵甲者,国家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民凋;中国虽安,忘战则民殆。凋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辨别军队的作战能力)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唯拓拔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以为于事无益,徒费中国,上疏曰:“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摘自《贞观政要》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安邦定国的思想。据材料二,概述唐太宗安邦定国的举措。(8分)
(2)材料二中李大亮的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思想:既要军备,又不能穷兵黩武。(4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但不得照抄原文) 91Exam.org
举措:剿抚并用。打败突厥,招抚其旧部,给予优厚待遇。(4分)
(2)观点:反对牺牲百姓的利益安抚“四夷”。(2分。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但不得照抄原文)
看法一:李大亮的观点是错误的。唐太宗实行招抚政策,拓展了疆域,使边疆的长期安定,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6分)
看法二:李大亮的观点是正确的。百姓是天下根本,耗费大量物力、财力安抚“四夷”,必然加重百姓负担,动摇统治根本。(6分)
看法三:综合看法一、二,辩证分析。(6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唐太宗的思想从材料一中“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等信息可以概括出既要军备,又不能穷兵黩武;第二小问举措结合材料二“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等信息可概括处剿抚并用,打败突厥,招抚其旧部,给予优厚待遇。
(2)第一小问观点从材料二中“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等信息概括出反对牺牲百姓的利益安抚“四夷”;第二小问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认为其观点错误,主要依据从招抚政策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如拓展了疆域,保障了边疆地区的长期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认为其观点正确,主要依据从招抚政策耗费大量物力、财力,必然加重百姓负担,动摇统治;也可以综合以上两种观点,进行辩证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情况
|
1
| 1949.10.3
|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2
| 1949.10.4
|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
3
| 1949.10.5
|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
4
| 1949.10.6
|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
5
| 1949.10.6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6
| 1949.10.6
|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
7
| 1949.10.7
| 波兰人民共和国
|
8
| 1949.10.16
| 蒙古人民共和国
|
9
| 1949.10.27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
10
| 1949.10.23
|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
11
| 1950.1.18
|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
?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对外关系的特点,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3分)
材料二?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与本届世博会的,既有周边睦邻,也有远方来客;既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既有国家机构,也有国际组织。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从建国初到新时期我国外交格局发生的变化。(4分)
(3)从2008年的奥运外交到2010年的世博外交,这是中国与世界全面交融互动的两次大跨越,揭开了中国外交大发展的新篇章。结合史实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4分)
参考答案:(1)特点:“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主要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分)原因:两极格局对峙;(1分)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政策。(1分)
(2)从“一边倒”发展到全方位的外交格局;(2分)国际交际从重视意识形态逐渐发展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2分)
(3)不断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巩固与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加入WTO,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答出四点即得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西方列强向中国通商口岸输出资本,开始于(?)
A.鸦片战争前夕
B.19世纪四五十年代
C.洋务运动期间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洋货涌入中国市场,导致“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它所反映的实质是
A.内乱外患阻断了棉布外运
B.农民转向种桑养蚕
C.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商品经济的发展受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