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世纪中期日本封建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德川幕府的腐朽统治
B.自然资源缺乏
C.新的经济因素尚未出现
D.西方列强的入侵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有人说:“日本近百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同时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为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上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上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上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上富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内容基本相同,但是结果却相反,下列原因中不包括
A.新兴阶级力量的强弱有关
B.国际环境是否有利
C.群众发动的程度与领导的强弱有关
D.皇帝(天皇)是否支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皇帝(天皇)是否支持不是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中国,光绪皇帝是支持变法的,只是没有实权。故选D。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主导变法的新型资产阶级力量较弱,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国际环境重要原因,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正赶上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客观上给日本一个良好的环境。此外,日本的明治维新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群众的参与。因此ABC都是明治维新成功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点评: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日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方位学习西方,取得了重大成就。不仅摆脱了外国侵略的命运,而且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上层发动的一场变法运动,在维新运动中,维新派颁布了一系列措施法令,希望能在短期内改造中国,但是并未设立相应的配套措施,急于求成,最终导致矛盾尖锐激化,最终反动势力发动了政变,扼杀了维新变法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纳贡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日本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材料二?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三?最迫急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港。?
——明治元勋木户孝允1869年初的一封信?
材料四?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
——1872年征兵告谕?
请回答: ?
(1)材料一表明明治政府在土地制度方面实行了什么改革?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说的是明治政府哪方面的改革?其改革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透露的信息反映了日本明治政府改革军事的目的是什么?改革军事的内容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反映日本明治政府军事改革的另一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以上四则材料,你认为明治维新目的的实质是什么?你认为我们应当从日本明治维新中主要吸取哪些有益的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实行按田亩征收地税的新的赋税制度,废除原有的田地纳贡的办法。意义:等于承认了农村中出现的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农村中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经济方面的改革。改革的措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废除国内重重关卡和行会,修建铁路,兴办电讯事业,扶植私人企业,政府投资开办国营企业,发展对外贸易。一句话,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3)目的在于对外侵略扩张,为资产阶级开拓国外市场。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实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常备军。
(4)另一目的是加强对国内人民的统治,使人民“各就其役”。
(5)明治维新目的的实质是为了改变日本落后的面貌,实现民族振兴,建立富强的独立国家,借此巩固以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应当从明治维新中吸取的有益经验很多,如坚决反对外来压迫,建立近代独立国家的民族立场;大刀阔斧地进行全面改革的魄力和精神;改革中实施的措施所体现出的顺应世界潮流的原则;不仅重视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改革,而且重视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体现了明治政府的深谋远虑等。这些都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改革提供某些借鉴作用。当然,日本的改革归根结底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在性质上与我国目前进行的改革有着根本的不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寺子屋是日本从幕府时期一直发展到明治时期的著名民间教育机构。它往往存在于乡间,以庶民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它的课程设置大体是:首先必须学的是平假名、片假名,还有汉文、《三字经》《实语经》《童子经》等,书法、算盘和地理也是必修课程。其他如书信模板、商业用语模板、农业用语模板、木匠用语模板等,也都是全国性的共通教科书。
——[日]依田熹家《日本通史》
材料二 明治政府于1872年颁布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在此基础上,寺子屋教育被勒令停办,各地兴办新式小学。这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读物、算术、书法、写字、熟读、作文、理科、地理、历史、修身、体操。有些好一些的小学还要增设几何和一两门外语课。据统计,在每周的学时总数中,属语言类的科目占40%,数理、地理、历史合占53%,其他的修身等科目占7%。
——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
材料三 朕,念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独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遗风。斯道也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而子孙臣民之所当遵守。通诸古今而不谬,施诸中外而不悖。朕庶几与尔臣民俱拳拳服膺成一其德。
——1890年明治政府《教育敕语》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
——天涯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前期“寺子屋教育”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式小学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指出,《教育敕语》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说明《教育敕语》产生的主要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赞同材料四的哪种观点?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民间办学;注重教育的通俗适用;偏重儒家传统文化。
(2)不同:政府主导;重视近代科学技术;重视外语教育。
(3)核心:忠君思想(或儒家忠孝思想)。背景: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4)(前者)理由:提高了日本国民的文化素养;培养了大量人才。(后者)理由:宣扬忠君爱国和武士道精神,最终使日本因对外侵略扩张而战败;给日本人民以及东亚和平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