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二)
2019-06-26 09:35:35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摘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三 日本学者薮内清在《中国·科学·文明》中说:“北宋时代……儒学方面兴起了后来被称作宋学或朱子学的新儒学。”新儒学讲究由心而发,格物致知,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宋徽宗赵顼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 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材料四 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的基础。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时,出现了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新生和力量就是平民和农民。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全都碰了壁。不仅没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新法必定失败。 ——摘自新浪网读书博文《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成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8分) (2)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4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突破现有体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据材料四分析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6分)
参考答案:(24分)(1)①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②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③海外贸易更加兴盛;④都市商业繁盛;⑤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并大量使用。(答出任意四点即8分) (2)①活字印刷术,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②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③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中(或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要作用。 (3)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反映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 (4)表现: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授爵制;实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4分)因素:是否有新生力量的支持(或是否有支持或推动社会变法的社会基础)(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主要是指宋朝的市已经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宋朝的市里的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宋朝时期由于指南针的应用于航海,所以宋朝时期的海外贸易更加兴盛,特别是开封等都市商业繁盛,在四川地区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则能直接反映出宋朝商业的确是正在革命。宋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也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黄金时期,当然这和宋朝时期的国家治国理念密不可分。 (2)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例子主要包括:活字印刷术这项科技传到西方国家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并被传到了西方,是中国的火药技术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而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中即新航路的开辟中起了重要作用,指南针是新航路的开辟的一个重要条件。 (3)新儒学的本质特点是: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所以,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绘画特点的影响主要包括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例如,在书法上,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例如,在绘画上,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讲究的就是更加注重意境,追求的就是一种意境。 (4)商鞅变法“突破现有体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主要是指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授爵制,特别是实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更是“突破现有体制”。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则是指是否有新生力量的支持。例如,材料中的“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时,出现了新生力量”,而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 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的基础,所以,王安石变法必定失败。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礼记》中说:“山川神祗,有不举祭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看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这表明西周的礼乐制度 ( ) A.为君主大权独揽的意识服务 B.有利于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 C.具有威慑性与持久性的特点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主要列举了君主惩罚的几种越礼行为,说明当时西周实行的礼乐制度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有利于形成较统一的文化,所以答案选B;A项表述不恰当,因为当时尚未形成中央集权;C项持久性不正确,因为随着诸侯国实力的增强,周天子也不能管制;D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即便把中国哲学压到最低程度,都绕不开他这座高峰……‘心即理’的哲学命题使他开创了中国‘心学’,是当时唯一能与朱熹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文中 的“他”应指 A.王阳明 B.李贽 C.顾炎武 D.陆九渊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文中的“他”与朱熹生活于同一个时代,由此,可以排除 B、C 两项,因为李贽和顾炎武都生活于明末清初。从材料中“开创了中国心学”这一信息可以排除不会是王阳明,因为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而不是开创者。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九渊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并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等,可知,董仲舒肯定会用自己的新儒学主张劝化刘非,即“君权神授”思想,董仲舒正式因为倡导“君权神授”,“春秋大一统”神化皇权和强化中央集权才得到汉武帝的重用,所以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符合题意。
A项是道教学派的主张,B项是法家学派的主张,D项是程朱理学的重要内容,排除ABD。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A.汉朝和隋唐时期
B.汉朝和宋明时期
C.隋唐和宋明时期
D.隋唐和晚清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和儒学地位的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官方指导思想,逐渐神化;宋明理学使儒学走向僵化。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的发展·汉代、宋明时期的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